秋学期以来,江苏大中小学认真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苏州翰林小学:推出"生态产业园"2.0版本
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开办的校内种植实践基地推出了全新的经营模式"小翰林生态产业园"。在产业园中,40组的土地使用权限直接面向学生开放,同学们可以个人或组队方式投递项目实施方案,参与公开竞标,中标者可以自行确定种植种类及培育方式。"翰林百草园队"今年打算种植藿香、艾叶、薄荷、丁香、金银花等中草药植物。在作物收获后,成员们打算将它们晒干处理后制作成香囊来出售,所得全部捐献给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
“我们了解到,如果想要成功,首先要挑选成熟、完整、饱满的藿香种子,并在播种前在常温水中浸泡八到十个小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软化种皮,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学生杨晓涵说。
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学生张一发现藿香喜欢微潮湿的土壤,种植时还需要观察天气,“如果遇到干旱无雨的日子,应记得及时浇水,多雨天气后,应注意及时排水,防止积水烂根。”
学生要调研植物的种植时令,学习怎样播种、养护。进入销售阶段,还要策划销售方案。在"小翰林生态产业园"中,学生收获的远不只是劳动教育,更是智育、德育、体育等全方面五育融合的发展。
”以这样一种趣味性和挑战性并存的项目化学习方式来推动整个种植劳动教育。在整个做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会贯穿‘产、学、研’全链条展开深度实践,这对于激发他们的潜能,全面提升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德育处干事陈婕说。
无锡钱桥中学:开设27门和劳动关联的选修课程
无锡市钱桥中学从初一开始设置了27门和劳动相关联的选修课程,涵盖日常生活、生产、服务性劳动以及创想体验四大领域,涉及卫生打扫、物品整理、有机种植、陶艺以及志愿服务等。
在该校的种植园劳动基地,同学们正忙着挖红薯和花生。这些作物是他们在4个多月前种下的。
“我们经常来浇浇水施施肥,来看看。现在到收获的时候,刚我挖到这么大一个非常开心,想把这个带回去给父母吃,自己的劳动成果想跟他们分享一下。”无锡市钱桥中学学生汪雨晟告诉记者。
"做到了全员参与,让孩子们在校园当中经历劳动教育的快乐,作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当中,更好地培养他们一生能带得走的能力。"无锡市钱桥中学党总支书记任晔说。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特别的劳动教育党课
日前,在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江苏农博园,该校农学园艺学院的师生,通过专题党课与农事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劳动教育党课。随后,一场争分夺秒的农忙收割比赛拉开帷幕。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定制村干班学生黄再旭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更加坚定了我们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决心。”
“作为一所以农为本的高职院校,多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定制村干培养模式,坚持五育并举,开展沉浸式、下沉式体验,鼓励青年学生真正扎根农村。把自己的脚步迈进农户家中,迈到田间地头,扛起农业农村现代化大旗。”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学园艺学院院长颜志明说。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沈一秀 通讯员/苏州电教馆 无锡台 编辑/汪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