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26日)下午,由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的 2022 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完成了江苏段干流考察任务,顺利返宁。记者了解到,9月23日和24日,科学考察船分别在长江南通段五山附近水域和长江镇江段扬中雷公岛附近水域拍摄到长江江豚群,其中还多次发现“母子豚”,证明野外环境中长江江豚自然繁殖情况良好。
下午两点,两艘科学考察船在完成南京新生洲的江豚考察任务后,缓缓靠近南京渔政趸船码头,结束本次长江江苏段的江豚科学考察任务。长江禁渔后,江豚多了吗?不少科考专家表示,和前几次江豚科考相比,长江生态环境发生了肉眼可见的变化,江豚活动的范围也更广了。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克雄告诉记者:“我参加了4次江豚科学考察,从2006到2012、2017,再加上今年的。一个明显感受是,过去我们在考察的时候,水面上有很多网具,还有一些渔船等等,考察船行走起来都非常困难。但这一次完全不一样,江面上非常干净。对江豚来讲,它本身是吃鱼的,小型鱼类资源非常多的地方如今没有了渔业活动,江豚就会找那些地方去捕食,所以这次感觉江豚分布更广了一些。”
据了解,长江江苏段江豚科考共有中国渔政 031、038 两艘科考船,在为期8天的科考任务中,沿南北两岸同步进行。考察队员采用了望远镜观察、自动影像辅助系统采集图像,以及水下部分的被动声学和环境DNA技术等,来全面掌握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分布和栖息地环境现状。
图片来源:2022 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队
在长江江苏段南京、镇江、南通等江面,科考队员都发现了江豚的踪影,但受长江江豚栖息地喜好性、周边水域环境、觅食环境等因素影响,分布密度各不相同。与此同时,科考队员多次观测到江豚母子同游江面的喜人景象。南京江豚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姜盟说:“这次拍到了很多母江豚带着小江豚宝宝一起捕食、嬉戏的画面,而且是在沿江好几个城市,都发现了这样的情况。这说明今年至少在省内,有多个江豚群体都有小江豚的出生,相信这对江豚的种群来讲,是非常好的一个消息。”
王克雄判断,扬中雷公岛附近夹江水域发现的4头长江江豚中,就有一对为母子豚,幼豚应为今年四五月份刚出生的“新生儿”。今年科学考察多次发现了母子豚,也在一定程度说明野外环境中长江江豚自然繁殖情况良好。
据悉,9月28日起,江苏与上海还将同步启动汊江考察,其中江苏范围内包括南京、镇江、南通等有关汊江,预计全部考察于9月底结束。科考结果将由农业农村部统一对外发布,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长江江豚保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李秋雨 编辑/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