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9月的第三个公休日,是全国科普日活动集中开展的时间。从昨天(9月15日)开始,以"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为主题的全国科普日活动在江苏各地启动,活动将持续到9月21日。
9月15日下午,"双进"服务"双减"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同上一堂科学课"主题活动在中国科技馆举行。航天英雄、中国首飞航天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杨利伟为青少年带来航天主题科学课。
杨利伟讲述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30年来的发展,介绍航天员如何选拔和训练。全国8个地方科技馆参与了线上互动,江苏科技馆的连线场地设在了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
“太空中没有氧气,那飞船中有氧的环境是如何创造的?氧气又是如何储存的?”初三学生曾炫耀向杨利伟提问。
杨利伟解答,早期中国的空间载人飞船用的是携带式氧气,使用氧气罐储存。现在发展到空间站阶段了,航天员要在上面飞行长达半年之久,携带式氧气就不适合使用了,“同学们想想,航天员在空间站上那么长时间,得带多少氧气罐上去?所以现在我们在太空中使用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用环境资源进行氧气的再生,叫做电解制氧,将来同学们到高中就会学到相关原理。”
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是南京市首批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基地学校,与江苏科技馆合作开展活动,是学校落实"双减"政策、探索课后服务新模式的一种尝试。
未来,江苏科技馆将为学校提供课程资源与专业师资,进一步丰富学校课后服务的内容。
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鞠峰说:“以往在我们看来,科普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两条平行线,如今在科技馆的努力之下,这两条平行线成为相交线,交汇点就落在我们的课堂,落在我们校园里,受益的是我们的学生。”
昨天,2022年全国科普日江苏主场活动在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举行,一系列精彩赛事和科普展览集中亮相。在助力"双减"课后服务——江苏科教资源推介展展区,一系列有趣的科学实验小课堂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
在淮安市涟水县,气象科普志愿者带领学生参观了校内气象观测站,通过对风速计、雨量器等观测仪器的讲解,激发大家对气象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大家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淮安市人民小学白鹭湖校区的师生创新开展科技感十足的宇航服情景剧、情景朗诵等活动,开展无人机飞行、机器人编程等科教课程,让学生们在趣味学习中增强科学素质。
“我们要利用好学生的兴趣社团和延时服务,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激发他们在科学创造方面的潜力。” 学校科学老师张雷说。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姚伟 徐明 淮安台 涟水台 编辑/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