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秋季学期起,义务教育一到九年级要开设"劳动"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两个课程每周均不少于1课时。也就是说,劳动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新学期开学,江苏省各地中小学生的课表增加了劳动课。
在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新学期,校园里多了一块200平方米左右的农耕园,园内有果树、大豆等,同时,学校还特别开辟出四间劳动教室,学生可以沉浸式进行动手实践。学校党总支书记万代红说,根据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学校分别规划了72个不同的劳动项目。“有木工,有种植,后期还有缝纫等,食堂也对孩子们进行开放。孩子在学校6年有72个项目,孩子们必须要完成劳动。劳动课程的开设,一方面培养了孩子的生活技能,另一方面在劳动的过程中培养孩子审美、意志力等多方面,对孩子的品格素养等提升是有好处的。”
相对于语文、数学等文化课,学校在劳动教育方面的"自主权"较大。各学校结合实际,在不同学段确定任务群学习数量。在南京市逸仙小学,“种植”成为每个年级必修课,学校校长吴卓说,去年,学校对部分年段试点“爱的种植”,从培土、肥料制作,种植、收获等,劳动教育成为校本课程。今年秋季学期,“爱的种植”全面推广。“新学期,我们打算把校园中花圃植物分给各个班级进行养护,让孩子们来领养植物。这学期,老师将带着全校来种植,高年级的学生带着低年级的学生一起种植。我们是一个小班化教育的学校,在班级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除了劳动能力的培养,更要培养的担当。”吴卓说。
逸仙小学的老师们也开动脑筋,以“跨学科”的方式,让不同学科与劳动相结合。一年级数学老师金秉蓉说,数学课有个主题是“分一分”,结合数学课给孩子们进行劳动教育。“本来是在课本上给树叶连一连线,按形状、按大小分类,我们用数学的理念带领劳动课。我们通过让他们观看有关分类的绘本,激发他们兴趣,指导他们动手操作,包括整理书包和文具盒,还有自己的房间。”
根据相关要求,江苏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要在保证劳动课程课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推动劳动教育的整体实施,加强对学生在校内劳动的统筹,利用班级卫生、宿舍卫生、包干区、食堂志愿服务等渠道,增加学生的劳动实践,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 " 出力流汗 "。不少学校在校园内开辟了小型菜地、 稻田,有学校开设了烹饪教室等,还在教学楼楼顶开辟了“空中菜园”。淮安生态文旅区枫香路小学劳动教研组组长徐玥说:“低年级会让孩子学一学如何去整理自己的书包、整理自己的卧室,以及清理自己的桌面、叠一叠雨衣等等。中年级的孩子利用学校里面的烹饪教室,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一做喜欢的食物。高年级,让他们去利用学校的空中农场,实地的去做一做劳动生产的一些活动。”
宿迁市宿豫区庐山路小学开辟了一块种植区,学校政教主任梁海红说,学校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了难度递进的阶梯式设计。“我们在校外也挂牌了劳动教育基地,通过孩子在校外、校内、家庭、社会,他们都要养成良好的劳动意识,在家里面他可以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学校里面也有这个值日包干区域,把劳动融入到我们教育教学当中去。”
劳动课要真正收获应有的意义,学校的课程设置依然是考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劳动教育让孩子增长必要的生活技能,需要家校联合。“家庭也可以参考这一规定设置家庭劳动时长,劳动量也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还要在一定程度上跟学生的兴趣,家长能够提供的条件结合起来做选择。因为劳动本身就是跟生活密切结合的,你生活当中需要什么,就安排什么样的劳动,这样更有意义。”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沈杨 李秋雨 通讯员/张坤 夏静 淮安台 宿迁台 编辑/赵梦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