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1日)记者获悉,从今年6月份开始,宿迁市先后创新推出了一系列立体化、智能化、集成化、全覆盖的防范模式和举措层层筑牢群众防溺水“安全坝”和“生命线”。而在这一整套的防溺水“组合拳”下,今年暑期的骆马湖水域格外安全,首次实现了全域“暑期零溺亡”的目标。
“骆马湖沿岸长达42公里,风险点多、线长、面广,所以防溺水,特别是预防未成年人溺水任务非常艰巨。”宿迁市湖滨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公安分局局长郝劲柏介绍。为此,宿迁警方从今年6月以来,先后通过出台防溺水举报机制、编制《执法指引》、研发智能报警系统、成立救援联盟、设立微型应急救援站、上好防溺水常识课等一系列立体化、智能化、集成化、全覆盖的防范模式和举措,层层筑牢群众防溺水“安全坝”和“生命线”,严防溺水事故发生。
“发现有未成年人私自或结伴相约到河流、湖泊、池塘、水潭等水域游泳、戏水、捉鱼等情况,及时拨打举报电话并教育制止的,经核实后,每次奖励100元-300元,符合见义勇为情形的,按程序申报见义勇为表彰奖励。”郝劲柏介绍,这一做法不仅受到全国网友点赞并在全国推广,而且成效显著:暑期已累计发放奖金5000余元,奖励举报人员30余人次。
而针对常见的水面执法疑点难点,宿迁警方研究制定的《骆马湖水域执法指引》,明确了涉渔、涉砂、涉船、涉钓等7类常见违法行为处理流程,条目化列举6大类70种证据要素,指导民警以规范执法行为推动群众远离湖岸风险区域,压降发生溺亡事件的概率。该《执法指引》实施以来,已取缔2处违规经营的湖面娱乐设施、扣押3艘非法载客游船、劝返300余名垂钓群众。
“碧湖银滩景区水域发现有溺水警情,请迅速进行干预和救援。”下午5点左右,正在骆马湖碧湖银滩沙滩水域沿岸巡逻的湖滨新区公安分局巡逻队,接到发自骆马湖景区防溺水红外线视频监控报警平台信息。在这次溺水事件的处置中,从报警到完成救援,只用了2分钟不到的时间。“溺水警情发生的同时,我们就实现了同步感知、快速救助。”参与这次救援任务的巡逻队员介绍,当地警方在骆马湖水域探索建成防溺水智能警戒报警系统,该系统引进数智科技设备,将AI摄像头、红外/微波感应、语音播报等功能系统集成,实现了危险区域24小时动态捕捉跟踪。当有人进入电子围栏划定的危险区域时,摄像机顶部报警灯开始闪烁,并发出警告,提醒人员离开危险区域,并将警报发送到监控人员PC端、手机端,监控人员第一时间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干预和救援。现已在骆马湖22处危险水域安装了44套视频红外线监控防溺水报警系统,该系统共计发出预警280余次,成功拦截救助3名欲跳湖轻生人员。
此外,为了匹配这样的感知系统,一套快速响应机制也于今年7月6日正式建成:由湖滨新区管委会主导,宿迁市公安局湖滨新区分局牵头,在骆马湖水域成立水警大队、黄河水上救援队、蓝天救援队、骆马湖游艇俱乐部等多家单位加入的湖滨水上救援联盟,进一步加固了预防溺水事故全民参与的安全防护防线,真正形成队伍强、反应快、协调好、装备优、技能高的强大合力的湖滨水上救援联盟。同时,在骆马湖沿岸增设300根救生竹竿、160个救生圈、80个警示标语等。
同时,骆马湖碧湖银滩和罗曼园沙滩公园等处安装的多套智能微型应急救援站陆续“上岗”,小小的应急救援站成为群众生命站、连心站。这是宿迁市公安局湖滨新区分局在持续探索最直接有效水上救援方法的进程中推出的又一创新做法。该救援站内存有救生圈、救生衣和救生杆等设备,一旦周边发生溺水事故,群众可以通过“一键按钮”打开救援站取出相关救生设备进行施救。
上好防溺水常识课,绷紧未成年人“安全弦”。宿迁市公安局湖滨新区分局针对辖区农村区域留守儿童多、暑期监管难的问题,主动联合相关部门,明确由环安局编教材、教育局搭平台、公安局进校园,安排社区民警在暑假前深入辖区37所中小学校,开展“暑期防溺水一堂课”活动,大幅提升了在校学生的防溺水意识。目前,已成功劝回180余名入湖“野泳”人员,其中未成年人60余人次,清理30余处沿岸兜售游泳工具摊点。
“公安机关将进一步固化经验做法,加快‘骆马湖联勤生态警务站’建设,筑牢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科技引领、共建共享防溺水机制,为‘全域旅游度假区’创建和‘滨湖生态新城区’建设作出更多贡献。”宿迁市公安局湖滨新区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零距离》记者/胡艳 通讯员/孙明建 编辑/赵梦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