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能源格局的深刻调整,新型电力系统在可观可测可控等方面面临挑战,需要加强数字技术与能源技术融合的应用研究,提升终端互动调节能力,助推清洁低碳、互动高效的能源体系构建。其中,物联技术统筹采集侧控的管理,综合运用计算算力、网络通道和安全防护的能力来提升采集测控的有效性,在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和广泛应用。
8月29日,2022年全国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大会“电力物联网”专题论坛在南京举行。来自企业、科研机构、产业单位及高校的8位嘉宾从电力物联网数据应用、安全防护、业务赋能、价值创造等多个角度,深入研讨物联网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思考展望。
物联网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已有不少实践。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林为民从国网公司智慧物联体系安全防护的角度提出思考。在他看来,面对智慧物联体系建设中面临终端、网络、平台等多方面安全风险与挑战,从防护系统优化、安全策略制定等多维度开展智慧物联体系防护实践,全面保障公司网络安全。他强调,网络安全工作任重道远,面对机遇与挑战的并存,需不断思考与探索,共建网络安全防线。
来自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信息安全中心的许爱东则认为,当前电力物联网的安全与隐私保护体系、应用安全标准等研究领域还存在挑战,深入介绍了电力物联网的安全体系、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加解密等安全机制,并在相关领域进行了实践。他指出,要建成有效的数据鉴别机制,才能使物联业务与网络密切耦合导致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不受到威胁。
同样来自南方电网的何超林,作为数字电网科技(广东)有限公司总监,作了《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电力全域物联网建设探索与实践》的主题报告。报告阐述了物联网已成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赋能“双碳”目标落地支撑的重要手段。他强调,要对内打通横向业务界面,提升电网运营效率和客户服务质量,对外通过数据纽带,在综合能源服务、电能替代等领域形成开放共享的产业生态。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智慧物联首席专家缪巍巍则以《面向电力物联网的边缘计算框架SG-Edge》为主题,详细介绍了国网江苏电力自2019年起开展智慧物联体系建设的历程,阐述了边缘计算框架软件的基础架构、功能特性、应用场景,对电网输变配等专业运行工作带来的提升帮助。他指出,要优化边缘框架远程运维能力,基于边缘计算框架实现终端故障快速定位及故障自愈,提升终端运行稳定性。
物联网技术还能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带来哪些帮助?多位专家展开展望。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副会长、华为公司高级顾问王聪生以《配电物联网数据与应用相分离》为题,针对以往数据依赖于系统,形成孤岛的问题,提出要将数据与应用相分离,形成能为各方服务的数据资产,从而调动社会资源积极参与,形成开放服务的上下游产业链和共建共享的配电数字化产业生态。
在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华北电力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牛东晓看来,电力物联建设中遇到的大数据信息处理和应用的难题需要多价值链协同数据空间的概念、架构、计算和系统建设。他强调,深化支持电力物联网的数据信息处理基础理论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在电力工业推广使用。
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能源互联网技术研究所所长黄学良在《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电力物联网支撑智慧能源交通系统发展》的主题报告中,围绕能源转型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阐述了电力物联网技术对车-网高效互动的推动作用和发展需求。他指出,对电动汽车移动储能特性进行有效的利用和调控,将有助于能源生产、配置和消费方式的清洁化转变。
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网络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少勇则分享了区块链技术赋能电力物联网的观点。他在报告中介绍了电力物联网如何驱动电网数字化转型,阐述了电力物联网视觉辨识区块链、区块链赋能电力物联网模式、区块链赋能带来的问题等相关的知识。他强调,要利用区块链赋能电力物联网应用,助推高置信电力物联网的建设。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罗聪懿 通讯员/史宜宁 编辑/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