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22年7月24日14时22分,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约495秒后,问天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任务成功背后,凝聚着不少江苏智慧。
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有不少来自江苏的年轻人,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为问天实验舱成功发射保驾护航。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系统工程师尹航是江苏徐州人,他是一名90后,目前主要负责火箭发射任务过程中的通信工作。他告诉记者,在这次任务中,他们克服了场区高温、高湿、高盐碱环境的影响,为发射场区任务的调度指令发送、图像传输、网络传输等提供了实时、准确、无间断地保障。
尹航的同事赵小平来自江苏南京,从事气象预报保障工作。七月份,海南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影响航天发射的气象,比如台风、强降水以及雷电,在这次任务的保障过程中,他们会重点针对这些可能影响发射任务要素进行保障。
来自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文昌指控站的工程师张维是江苏南通人,他的主要工作是技术总体工作。他这样解释给记者:“如果我们把火箭比作一个风筝的话,我的工作主要是协助岗位操作人员,将操控风筝的这根线给操控好,保证火箭在整个飞行过程中能顺利地到达我们的目的地,然后能安全将载荷发射升空。”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这次航天发射过程中所采用的运载火箭,在制造时应用了许多先进技术,不少来自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科研团队:航天级轻质纳米真空绝热板,解决了问天舱保冷设备轻量化与小型化难题;定向装置油脂补加机构,实现了定向装置隔离域面的分区精准润滑;焊接应力与变形的精准调控技术,实现了5米级贮箱焊接变形小于万分之五,助力长征5B运载火箭顺利发射。
承担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发射测控任务的铜鼓岭测控点,是火箭起飞后第一个发现并跟踪测量火箭的重要站点,被称为测控接力的“万里海天第一棒”。来自宜兴的张鹏在这里已经工作十年,此次发射任务中,他带领团队认真研究任务特点,创新性开展了无人机跟踪训练,通过光学、遥测以及雷达等设备,测量火箭飞行数据,力求做到捕得更快、跟得更稳、测得更准。张鹏说:“作为一名航天人,我将继续带领我的团队不断锤炼测控能力,勇攀科技高峰,为祖国的航天强国事业贡献一份江苏力量!”
文昌发射场指挥控制中心指挥显示岗位操作人员夭曦龙说:“我将大力发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用航天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来向家乡人民和祖国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一句句铿锵的话语令人振奋!虽然离家千里,不能常和家人团聚,但这些江苏籍航天人说,能为航天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是自己的责任与担当!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郑伟 编辑/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