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3日)上午,苏州国际博览中心第十二届江苏书展“方志江苏馆”,来自徐州邳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洪海在进行现场制作表演,栩栩如生的返乡人员登记场景,惟妙惟肖的核酸检测场景,一组组抗疫题材泥塑作品吸引了诸多书友“品头论足”。
作为一名民间泥塑工艺传承人,刘洪海看到白衣天使、网格员、志愿者们每天奋战在防疫一线,决定用一组组泥塑作品记录他们的身影,赞美逆行中的英雄。目前,刘洪海已经制作十多组抗疫题材的泥塑作品,每一组泥塑作品都在讲述着防疫人员感人的故事。
刘洪海自幼喜欢泥塑,几十年来不断钻研总结,善于摸索,在泥塑艺术上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先后创作了1000多件泥塑作品,以人物和动物为主,造型粗犷朴实,人物或逼真或夸张,刻画精湛细腻,显示出独特的原生态泥塑语言及艺术风格,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唤起很多人儿时的美好记忆。
邳州泥塑制作历史悠久,据《江苏文化遗产志》《邳州市志(1978-2006)》等记载,邳州市的四户大墩子、戴庄刘林新石器时期遗址曾出土泥响瓿和一些陶兽、陶猪、陶鸡、陶鸭、陶房等泥玩具。据史料考证,邳州汉代就有民间泥塑制作销售的记录。唐宋时期普及民间。晚清民国时期,泥玩具专业村多达数十个,作坊上百家。邳州当地流传的顺口溜“要想零钱花,摔泥整娃娃”就是泥塑制作曾经的兴盛和流行的真实写照。历经数千年,演变为集雕塑、绘画、装饰于一体的综合彩塑艺术。2009年,邳州泥塑制作入选江苏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顾倩颖 编辑/赵梦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