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下弟子7位院士!一代建筑宗师杨廷宝诞辰120周年纪念在宁举办

2021年11月21日 15:05:06 | 作者:黄迪 王尧 徐授科 赵凌翔 新闻广播部/周洋 | 来源:荔枝网 | 点击:正在获取...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b7c1ffcc26644ab38e32235222f184cb 36954125 2021-11-21 15:05:06 /a/20211121/b7c1ffcc26644ab38e32235222f184cb.shtml

  
  他参与指导了北京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的设计,曾被誉为“造了半座南京城”,门下弟子有7个是院士!11月20日上午,为纪念一代建筑宗师杨廷宝先生为中国建筑事业和高等教育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杨廷宝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论坛”在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大礼堂举行。

  “中国建筑四杰”的后人齐聚现场

  杨廷宝先生是中国古建筑保护与修缮的先驱建筑师。他曾负责修缮了10处古建筑,计有天坛圜丘坛、皇穹宇、祈年殿、北京城东南角楼、西直门箭楼、国子监辟雍、中南海紫光阁、真觉寺金刚宝座塔、玉泉山玉峰塔、碧云寺罗汉堂等。

  他一生主持、参与、指导建筑创作共约120项,成就卓著,驰誉当世,构成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历程的重要内容。他主持、指导了一大批具有时代影响的设计项目,如北京和平宾馆、徐州淮海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南京民航候机楼等。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建筑,如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京人民大会堂、北京站、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北京图书馆新馆、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建筑、毛主席纪念堂、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等工程,他都参与了方案指导并提出建议。除了优秀的建筑作品,杨廷宝也致力于建筑教育研究,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建筑界领军人才。中国科学院院士齐康,中国工程院院士钟训正,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吴良镛 …… 这些建筑界的 " 大牛 ",他们都是杨廷宝门下弟子。

  许多业界大咖亲临活动现场,更有“院士天团”压阵:钟训正院士、程泰宁院士、崔愷院士、刘加平院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缪昌文院士、王建国院士、孟建民院士、段进院士、庄惟敏院士、刘加平院士(东南大学)等重量级人物,也都前来参加纪念活动。

  此外,吴良镛、齐康、张锦秋、彭一刚、关肇邺、钟训正、马国馨、何镜堂、孟兆祯、魏敦山、潘谷西等老院士、老先生也发来视频致辞,其中多位老院士、老先生已年逾九旬,谈及与杨廷宝先生的师生情谊和受教经历时充满深情。

  中国建筑四杰——清华大学梁思成先生,东南大学杨廷宝先生、刘敦桢先生、童寯先生,他们的后人也齐聚现场,追忆往昔,令人动容。杨廷宝的作品至今深深影响和塑造着南京这座古都的气质与风貌。

  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惟表示,杨廷宝先生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立德、立言、立功”的最高境界,给后辈学人树立了崇高的标准和榜样。杨廷宝先生既是中国知识分子、建筑师的杰出楷模,也是值得纪念和传承的一代宗师。今天我们纪念杨廷宝先生,要传承杨老的爱国情怀、教育思想和学术思想;要立足中国大地建设一流学科、一流大学,立足国际国内培养新一代建筑师;立足中国大地描绘更加美丽的建设画卷。

  " 杨廷宝倡导了自主探索中国建筑教育的思想,他的后半生主要从事的是建筑教育事业,是一位令人敬仰的大先生。"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指出,早在抗战期间,杨先生就兼任中央大学建筑系的教授,他与梁思成、刘敦桢、童寯等第一批中国建筑师和学者一起披荆斩棘,奠定了中国建筑教育的根基。葛道凯提到,杨廷宝论及师德的四句话 " 为人师表道德文章,业务要精,格调要高。" 正是其教育思想的精髓,也是老一辈科学家留给我们的精神。

  一代宗师造就”半个南京城”

  杨廷宝先生从1946年开始,来到南京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他在南京存留下来的优秀建筑作品有62件,涵盖了从国家的纪念建筑到民生建筑,从重要的公共建筑到住宅和景观小品,内容非常丰富,质量都非常得高。

  “从中山陵起始,音乐台是他的手笔,沿中山东路一路走来,南京体育学院体育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东部战区总医院、大华电影院,都是他的作品。此外,下关火车站、大校场机场等知名建筑,也由杨老设计。雨花台烈士陵园的总体规划也是由杨廷宝先生开始,但那时候他已经81岁,后来由他的学生齐康院士完成。”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彤说:”杨廷宝先生不仅设计重要的纪念建筑和国家的一些行政建筑,当时还设计了很多重要的民生建筑。比较典型的是抗战以后,因为经济条件有限,他设计了南京的公教新村,用了最经济的造价为当时的民众解决居住问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建筑思想。”

  值得一提的是,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的大礼堂、图书馆、中大院的加建部分则都是由杨廷宝先生设计的,希腊古典样式的东大四牌楼正门,和梧桐大道一直贯穿到大礼堂,加建部分与主体完美融合,空间和形式上非常和谐。 “如何加建,使新旧建筑形成一个整体,有规划的问题,有造型的问题,有内部空间使用的问题。”东南大学建筑学教授周琦说,我们现在谈城市微更新,杨先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已经做出了微更新改造的成功作品,是很好的范例。“不突出自我,永远是谦虚的态度,考虑的是整体的效果和环境的融合,而不是强调自我,尊重文脉,尊重现状,有主次关系,这样的态度对城市微更新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历时近9年!《杨廷宝全集》在东大首发

  《杨廷宝全集》首发式也于当天举办。主编黎志涛教授介绍,编纂工作前后历时近九年,是迄今关于杨廷宝先生生平与业绩的最为系统全面的文献。

  “杨廷宝小时候身体很弱,多病,记忆力很差,背书老是背不出,家塾老师盖棺定论,说廷宝以后成不了‘宝’,但是历时证明,杨廷宝先生学成归国后,很多作品很多的成就都是国家的珍宝。”" 我感受到杨廷宝就是要为救国而读书、为建国而工作,个人的成长经历造就了他一生优秀的品质。"《杨廷宝全集》主编黎志涛介绍,该书共 7 卷,涵盖了杨廷宝的建筑设计作品、绘画,以及他在建筑教育方面的突出成就。

  “和现代一些建筑师一味追求外型奇特的风格不同,杨廷宝先生抱着‘建筑是给人使用的’理念,在设计中注重实际,因时因地制宜。”黎志涛说,比较典型的是北京和平饭店,当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经济条件薄弱。杨廷宝先生摒弃了追求豪华和好大喜功的做法,从简单实效出发,放弃造价高的大屋顶,改做平屋顶,整个建筑紧凑实用,堪称教科书式的建筑代表。这些建筑正是杨老人格的投射。

  在编撰该书前,黎志涛花费了 8 年的时间寻访杨廷宝的成长轨迹。从出生地南阳、到天津、北京、南京等,收集了大量素材。随后,黎志涛又用 1 年时间去考证所有的材料,最终成书。" 杨廷宝非常低调,收集素材过程,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黎志涛告诉记者,在收集史料的过程中,他被杨廷宝的故事深深感动。" 我正在筹备一本新的作品 - 杨廷宝故事集,准备将史料背后这些鲜活的故事呈现给读者。"

  在首发式现场,黎志涛教授向杨廷宝先生、梁思成先生、刘敦桢先生、童寯先生后人赠送《杨廷宝全集》。

  世纪巨匠留下百余传世之作

  11月20日下午,“杨廷宝:一位建筑师和他的世纪”成就展在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开展。通过一座座穿越时光、依旧矗立如昨的传世之作,向人们展示了这位“近现代中国建筑第一人”充满创造力的一生。

  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毕业,自1927年春加入基泰工程司至1982年逝世,杨廷宝先生的建筑设计实践历程长达55年,在中国大地上留下了一百余座堪称“国宝”级别的建筑艺术品。作为中国第一代留洋建筑师中的一员,杨廷宝先生既接受过严格的西方古典建筑教育,也接受过系统的中国传统文化熏陶,这也让他的作品得以融合了中西方建筑思想的精髓,被赞为“学贯中西、荟萃古今,学洋而未洋化、习古而未泥古”。

  本次展览通过照片、图纸和模型,多角度呈现了杨廷宝先生为南京设计建造的诸多建筑杰作:紫金山天文台、中山陵音乐台与青山松涛共同形成的巍巍陵园;在中山路的梧桐掩映下,一幢幢展现中国近代风貌的典雅建筑;与明代城墙、鸡鸣古刹相得益彰的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壮丽的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雨花台烈士纪念馆……

  本次展览就是由孟建民、王建国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中国建筑四杰”之一童寯先生之孙童明教授共同策划设计的。展览分为“西学立基”“中学致用”“建坛春秋”三个专题板块,通过大量建筑作品和历史资料,向学界、业界和社会展示杨廷宝先生为中国现代建筑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展览同时聚焦于杨廷宝先生的建筑设计与思想研究,透过他在设计创作、遗产保护、学术交流等诸多领域中兼具国际视野与中国特色的积极探索,回溯20世纪中国现代建筑事业的发展之路,以期对当代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启示。展览时间2021年11月21日-2022年3月20日。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黄迪 王尧 徐授科 赵凌翔 江苏新闻广播/周洋 通讯员/唐瑭 宋健刚 汪晓茜 史婉莹 杭添 编辑/国正)

标签:正在获取...

来源:荔枝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