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常泰长江大桥施工现场,俯瞰长江,一个个墩基础拔地而起,其中5号和6号墩两个巨大的沉井基础稳稳矗立在江中,在其上面是正在“长个儿”的世界最高斜拉桥主塔。大桥主塔高352米,采用“空间钻石型”设计,下塔柱为四塔肢,单塔肢为正八边形截面。
常泰长江大桥连接常州与泰兴两市,主跨1176米,为在建的世界最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跨江大桥分上下两层,在长江上首次采用高速公路+城际铁路+普通公路“三位一体”的组合形式。大桥建设将实现“四个世界首创”,即首创台阶型减冲刷减自重沉井基础、首创温度自适应塔梁纵向约束体系、首创“钢-混”混合结构空间钻石型桥塔、首创“钢箱-核芯混凝土”组合索塔锚固结构。
自2019年10月全面开工以来,为确保大桥的“定海神针”——主塔基础沉井如期实现终沉,全体建设者们始终奋战在一线,节假日连续不停工作业,南北两个主塔基础沉井于今年3月顺利终沉,台阶型减冲刷减自重沉井基础设计、施工各项技术难题成功攻克,实现了大桥“四个世界首创”的首个突破。目前,大桥南北主塔已相继完成塔座及下塔柱底节混凝土浇筑,全面转入塔柱施工。
面对疫情、台风、汛期等多重考验,常泰长江大桥全体建设者始终把好安全质量关,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工程施工。
安全生产是大桥建设的生命线。当前,大桥进入水陆全线施工阶段,点多面广,涉及基坑开挖、高空作业、涉水作业、起重吊装、模板安拆等诸多危大工程作业,安全生产风险点较为集中。为了牢牢抓好这条“生命线”,确保万无一失,记者注意到,常泰大桥指挥部多措并举,全面筑牢安全生产防线。成立安全促进会,联合建设管理、技术咨询中心和施工、监理单位各方力量,齐抓共管、联防联动;引进日本长大公司开展国际安全咨询,学习、引入先进的安全理念和举措;充分运用省交通工程建设局开发的平安守护系统,开发应用一系列智能监控监测系统和风险管理系统,以信息化手段强化现场安全管控;指挥部领导带班,开展每日安全巡查与定期检查,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和闭环整改。
在南塔墩CT-A4标施工入口的板房墙上,一段安全质量承诺映入记者眼帘:“我和我的班组的施工是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作业标准组织施工,经自查自检完全符合安全生产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工程质量满足各项指标要求。否则,我和我的班组愿承担相应责任”……话语朴实,却深入人心。栈桥两侧的护栏上,张贴着各种关于安全的小故事、安全注意事项、违章通告、健康常识等,内容丰富,通俗易懂。
整队、点名、问好、安全员讲话,这是工人们每天上班前的必修课。“大家好,今天的安全施工要做好以下几点:近几天有雨,电工要对地面铺设线和机械设备保护接地线路进行检查,确保线路无漏电、保护接地有效;在塔肢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CT-A4标项目部安环部副部长王林杰在班前会上强调了一天的安全工作注意事项。大桥各施工单位严格落实“一日一清”、“班前讲话”和“班后总结”活动,严格执行班前安全条件核查、工序转换安全条件检查、特殊环境工序安全条件核查,通过设立群安员、青年安全岗、采取安全管理网格化、安全积分制等创新举措,推动项目全员参与安全管理,营造人人参与、各负其责的“大安全”格局。
在CT-A3标项目部,建立完善“一个台账、三个清单”,已经成为项目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我们通过产业工人培训中心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增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建立了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攻坚工作台账,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控情况清单、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和安全生产追责问责清单,构建了排查整改销号、再排查再整改再销号的常态化机制。”CT-A3标项目部安全总监秦海滨说。
“争创省级平安工地示范工程,实现国家级平安工程冠名,是我们大桥建设的安全总体目标。我们始终秉持‘勇于担当守底线、常泰常安保工程’这个理念,狠抓纵向压实责任、横向做好保障两条主线,搭建机械化、工厂化、信息化三个平台,做到安全生产工作提前部署,超前防范,坚决遏制事故发生。”李镇表示,当前疫情防控、极端天气等风险隐患交织叠加,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大桥全体建设者将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筑牢安全生产坚固防线,切实保障工程项目建设安全稳定。
(来源:《零距离》记者/胡艳 编辑/梁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