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记者获悉,近日,一艘满载钢坯的外籍货轮驶抵扬州港。当天下午,就有专班人员身着防护服上船测量船员体温,开展消杀等工作。“我们采取闭环运作,腾出场所供需要上船作业的专班人员吃住,并组织开展防疫知识等学习,强化个人防疫能力。”扬州港务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疫情发生以来,港区一手抓防控,力保疫情“不输入”“不扩散”,一手抓安全生产,畅通水运不中断。
把稳“定星盘”,打好“组合拳”
8月1日起,扬州港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实行港区全封闭管理。“内外贸工作专班到位!驻港人员到位!”据了解,接到命令后,各基层党组织立即吹响集结号,迅速进入“战时状态”,2-3个小时内,内外贸工作专班迅速到位,完成了316名工作人员的组织抽调、整编培训、驻港封闭。各部门负责人积极投身防疫一线,筑牢疫情防控堡垒,确保“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落实。
“脚沾消毒水,伸出手腕,抬起手臂……”外贸船舶是“外防输入”的关键环节。为了严格做到“外防输入”,港区专门准备了“防疫移动工作站”方舱,为登船作业人员、每个离船作业的员工进行全方位、无死角有离船消毒,所有专班作业人员按照统一食宿、统一专车接送的模式闭环管理。
“把单据放在网兜里。”理货员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走到车门面前开具单证,而是把一个网兜伸了过去。面对与船方、外轮理货、司机、后方交接时可能存在的感染风险,理货专班根据“人、货、环境”同防工作要求,在开具单证时一律采用网兜传递单证,并用随身携带的消毒壶对网兜和单证进行消毒。理货员开具单证后,用酒精消毒液进行二次消毒处理,杜绝近距离接触,切断病毒传播源。
“我们船上没有菜了,能不能帮我们送一些菜?”8月21日,城北作业区接到滞港船舶电话,船员生活物资已消耗殆尽,请求港口帮忙解决。专班小组立即联系属地社区,按照防疫要求迅速将新鲜蔬菜、日用品等生活物资送到码头前沿,通过全程不接触的方式传递到他们手中,为疫情管控中的船员解决了基本生活保障。城北作业区在严格做好靠泊船“船员禁止上岸,岸上人员禁止上船”管控措施的同时,主动提供便民服务,及时帮助群众解决生活困难。
“一船一策”,“一船一责任人”。在江侧值守岗亭,24小时双班值守,监控码头平台,严把梯口值守关、登轮作业人员防护关、作业人员下船消杀关,坚决守住外防输入的港口生命线,全流程全闭合防控。
畅通水运不中断,扎实筑牢水上防线
港口是防疫的门户重地,即承担着“双向预防”的责任,又肩负着应急物资保供水路中转调运的责任。疫情发生以来,扬州规定所有在扬船舶船上人员禁止上岸,岸上人员禁止上船,船船之间禁止人员流动。全市所有61家港口码头除涉及扬州本地油品、煤炭等物资保供的港口企业外,其他港口企业均停止对外转运作业,港内全部实行封闭管理。扬州港坚持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经营,力保水路交通通行顺畅,是扬州扎牢水上防疫关口的一个缩影。
8月9日,在扬州港六圩作业区水路口岸,满载4.29万吨石英砂的“艾妮塔”轮和2.7万吨钢坯的“开心21”外贸轮靠泊2号和3号泊位。“既要统筹协调好人、机、场、车、船、货各类生产要素,提前落实外贸专班人员配置,又要在码头、栈桥、道路设置内外贸专属通道,保证内外贸专班人员‘零’接触。”据了解,在所有驻港人员24小时的连轴奋战下,两艘船舶圆满完成了卸载任务,分别比计划提前了7小时和10小时。
工程建设,建材先行。面对集中复工复产、生产重启,为减少市场区域性、间断性砂石短缺情况,扬州港在场地、装卸等方面,全力做好砂石储备。公司成立“两湖”砂项目组,从源头、运输、平台等各环节确保有序开展,实现砂石料资源及时调配,为区域砂石市场预先谋划。目前,“两湖”砂项目已累计装卸10艘次、10余万吨,后续船舶仍在陆续跟进集结,预计可达近20万吨,为市场保供做好积极准备。
“扬州是水运枢纽,长江和运河两大黄金水道在此交汇,常年有13个省市船舶在此通行,船舶通过量高、船员来源面广、水上管控点多,疫情防控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扬州港务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扬州港肩负着“双向预防”和“保供中转”的重要责任,目前,扬州港已完成外贸船舶6艘,接卸17.2万吨重要保供生产原材料,水路交通未发生一起新冠疫情输入输出案例,也未有一艘船舶滞留。
(来源:《零距离》记者/胡艳 通讯员/胡伊璇 刘曦 编辑/康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