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小朋友们好!我们是‘仁医泡泡救援队’!”8月19日下午15点半,随着一段视频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疗队接管的南京公共卫生医疗中心B6-1病区“爱心工作站”医患微信群里发送,神秘嘉宾——江苏省人民医院“仁医泡泡救援队”正式“登场”。
“这是我们为病区里的小患友们量身定制的一套节目。”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援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医疗队队员、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中心护师蔡浩告诉记者。
自8月17日起,医疗队正式接管B6-1病区,和之前的病区不同的是,新病区患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隔离治疗,当中有很多特殊的病人——“小病号”。
“我们病区内一共有15位小朋友,其中最小的20个月,最大的13岁。”医疗队护理组组长、江苏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区主管护师褚敏娟说,面对病房封闭的环境、医护人员的防护隔离服装,有些孩子可能产生了恐惧和紧张心理,这会使孩子们的依从性打折扣。
“因为在家庭式管理中,孩子们和父母在一起,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生病了,这就产生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孩子不肯吃药,有些孩子爱相互串门、乱跑,还有些孩子没有勤洗手、戴口罩的习惯,这大大增加了我们的治疗难度。”褚敏娟说。
然而,让小患者们更配合的难题很快有了解决途径。“看到病区的小朋友们经常用手机和PAD等电子设备刷小视频,我们就想是不是可以运用这些设备让孩子们学一些寓教于乐的内容。”褚敏娟介绍,随即医疗队就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刘云副院长、队长陈旭锋主任医师的带领下,建立了“爱心工作站”微信群,便于与患者沟通基本生活需求,进行科普知识宣教和娱乐互动。
“我们把病区里的孩子当作自己家里的孩子来看,如何提高他们对疾病的防护意识呢?8月18号,我在儿子的幼儿园微信群中看到了老师分享的防疫绘本故事视频《泡沫战士保护我》,当时就想:为什么不用这些动画来科普防疫知识呢?”江苏省人民医院胸外科监护病区护师王世文介绍。
医疗队随即决定成立“仁医泡泡救援队”,由队员蔡浩、俞燕、王世文、王昱担任“泡泡战士”,“我们用动画演绎的形式,既为孩子们科普有关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小知识,又给孩子们缓解紧张恐惧的情绪,同时使孩子们配合医务工作者治疗,可谓一举三得。”王世文说。
8月19号下午,“仁医泡泡救援队”正式通过视频在微信群里和孩子们见面了,现场观看视频的孩子们都很开心,争着要做“泡泡战士”。
8月20号上午,队员、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护师陶花进舱后随机提问了两位8岁小朋友,“我问了视频里的防疫知识,有个小伙子把那些长句子总结成了‘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多通风’等‘三字口诀’,证明不仅看进去了,还理解了。我就奖励他们吃心心念念的巧克力。”陶花说。
“都说抗疫前线的我们是白衣天使,其实,当我们看到这些孩子们的时候,才发现,他们才是我们的天使、我们祖国的天使。我们这些‘战士’一定要将他们保护好、守护好。希望疫情早日结束,让这些小天使们‘放飞自我’,将来到了隔离点、到了社会上做自己和身边人的‘泡泡战士’。”蔡浩在日记中写道。
(来源: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汪乐萍 通讯员/何雨田 蔡浩 编辑/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