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月20日),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管理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苏州自贸片区建设发展的最新情况和有关创新举措。
设立两年来,苏州自贸片区牢牢把握“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先行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担负“探路、引领、突围”的使命,以解放思想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累计形成全国全省领先的制度创新成果100余项,其中4项获评国务院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25项在全省示范推广,彰显了苏州发展的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
据了解,两年来苏州自贸片区在高水平开放领域、高端化产业领域、国际化创新领域和现代化治理领域取得了诸多成绩。
苏州自贸片区擦亮中新合作金字招牌,发挥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平台优势,加快建设“新加坡苏州中心”“苏州新加坡中心”,推进共建国际化走廊等46个中新合作重点项目,开通“服贸通”中新数据专线;主动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沪苏同城化以及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依托国家级境外投资平台、长三角境外投资促进中心,支持140家企业海外投资项目190个,投资总额24.5亿美元;同时还携手19家联动创新区,推广制度创新成果47项。
苏州自贸片区设立以来,直接带动新设外资项目630个,增资项目294个,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70%以上;大力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今年以来实施“智改数转”项目844个,2家企业入选全球“灯塔工厂”、占全国10%;首创高端制造全产业链保税模式,落地“关证一链通”等创新举措。集聚生物医药企业超1800家,创新型龙头企业数量、创新型人才规模、获批生物创新药临床批件数量、生物大分子药物总产能、企业融资总额五项指标均占全国20%以上,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人才竞争力跃居全国第一。
苏州自贸片区继海南自贸港之后,成为第二个获国家支持发展新型离岸国际贸易的地区,开发全国首个新型离岸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平台,业务规模同比增长180%。同时,苏州自贸片区还着力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获批建设,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入选首批江苏省实验室,中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项目加快推进,新增科技项目2159个,其中三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81%,新增海外创新中心10家。
人才政策更是不断加码。设立全省首家国际人才服务中心、全省首发“人才政策计算器”,集聚外国人才近4000人,人才总量突破45万人,集聚国家重大人才引进工程专家172名,其中创业类占全国7.5%。新增上市企业24家、金融类机构252家,发行全国首单知识产权质押双创债,区域性金融中心功能不断增强。
苏州自贸片区持续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设立全国首个地方国际商事法庭、首家自贸区进出口公平贸易工作站,强化改革创新的法治保障;首创政务服务“融驿站”模式,发布首批免证事项清单,“三减一优”审批时限压缩65%以上,营商环境模拟全球排名升至第25位;发布全国首个电子劳动合同标准,实现审批监管全流程闭环治理,综合营商环境优势更加凸显。
当天还发布了苏州自贸片区2021年度制度创新十佳案例。包括“服贸通”中新数据专线、长三角一体化布控查验协同试点、面向短期入境外籍人士的移动支付工具——“Su-Pay”、知识产权海外预警和纠纷应对新机制等。据介绍,这些案例中大部分都涉及了信息数字技术的应用,兼顾了企业与人的获得感,除考虑企业发展诉求外,也考虑了居民出行旅游、文化娱乐等方方面面的需求,体现了创新的“温度”。
德勤中国华东区主管合伙人卢莹是创新案例评审人员之一。她认为,随着多个国家战略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叠加,以及在这些创新制度的推动下,能够让更多的企业愿意到这里来落户,优质的政府服务、创新型的服务以及数字化的服务,都能够吸到更多更好的企业以及人才来园区工作、生活。
据统计,去年,苏州自贸片区以占全国自贸区2.78%的面积,贡献了全国自贸区约4%的实际利用外资、10%的进出口总额。今年上半年,苏州自贸片区新增备案境外投资机构、投资额等开放型经济主要指标,占江苏自贸区的80%以上,正加速成为全国制度创新最活跃、开放底色最鲜明、产业优势最突出、创新动能最强劲、营商环境最优越的自贸片区之一。
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林小明说,下一步,苏州自贸片区将聚焦产业创新、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围绕深化科技创新、推进制度型开放、提升服务供给能力等领域,积极借鉴探索和先行先试,以营商环境的“软实力”构筑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来源:江苏广电苏州中心站/耿昊东 摄影/周志杭 陈杰 编辑/张闻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