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你,身披“铠甲”的普通人!

2021年08月05日 15:51:34 | 作者:明玉花 公共新闻频道/汪乐萍 《零距离》/谢炜 范涤青 | 来源:荔枝网 | 点击:正在获取...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c12857f190254351840401e2ae8ae73a 33938442 2021-08-05 15:51:34 /a/20210805/c12857f190254351840401e2ae8ae73a.shtml

   
     自禄口机场疫情发生以来,南京市已经完成多轮全员核酸检测。江苏多地市民也开始自发居家,用少出门、不聚集的方式对抗着本轮病毒的袭击。

  而在酷热流火天气里,有一些人却无缘清凉。他们暂别家庭、昼夜奋战,身披铠甲守护我们的城市。他们或许就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只是将使命扛在了肩上。

  儿童病区里24小时轮值的“妈妈”们

  针对14岁以下的新冠肺炎病例,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专门设立了儿童病区,在国家和省专家组指导下,由南京市儿童医院医疗队的医护人员整体负责。面对幼儿,医护人员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24小时照顾护理。于是,在这个特殊的隔离病区里,医护人员们成了孩子们的"轮值妈妈"。 

  8月5日,在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隔离病房,医护们在给一位8岁的患儿过生日。

  南京市儿童医院医疗队护士长潘芳说:“这个小朋友目前属于无陪状态。我们护士发现了他今天过生日,所以我们就准备了蛋糕、礼物,希望给小朋友一个惊喜。”

  这个8岁的小朋友也给医护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潘芳说,他是个非常懂事的小男生,平时还会帮自己的奶奶热中药。

  目前该隔离病区有两个孩子,除了这位8岁的小朋友,还有一位2岁的宝宝,没有家人陪护。喂奶喂饭、换尿不湿、哄睡、洗澡,都由护士们完成。一群"轮值妈妈"上岗了 。

  潘芳介绍:“病房里面的其他病人、家属都开玩笑说,这个孩子是长在我们护士肩膀上的。尤其是在最初进来的前两天,因为他没有安全感,我们护士就抱着他安慰他,这两天孩子渐渐活泼开朗起来了。”

  孩子食欲下降, "轮值妈妈"们想方设法给孩子补充营养、增强抵抗力。

  潘芳说:“孩子喜欢吃面条,我们特意跟我们的后勤部门也讲了,送一些软烂的面条,我们来喂他吃。”

  平时治疗间隙,护士们会自己带棒棒糖给小朋友们吃。她们说,希望小朋友在将来回忆这段日子的时候,不仅记得中药的苦、针头的凉,还记得医护阿姨口袋里的一点点甜。

  最特别的“亲子装”

  8月5日,扬州市最高温度达到了35度。一群“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正在为市民进行核酸检测,防护服的包裹下,看不清他们的面容,但从他们不断重复的“张开嘴,说‘啊—'"的稚嫩声音中,可以分辨出这是些年轻孩子们。

  来自扬州大学医学院的苏欣纯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7月24日,为支援南京核酸检测,江苏省内多所涉医高校组织师生志愿者奔赴南京支援核酸采样。

  “当我看到学校的通知后,第一反应就是‘我要报名’!” 父母都是医生的苏欣纯在医院里长大。早在2020年全国疫情最严峻的时候,她的父母就奋战在疫情救护一线,近一个月没有回家。目睹父母为抗击疫情默默付出的女儿,这次终于可以奔赴“前线”,为防疫贡献自己的一分力了,苏欣纯内心久难平静。

  志愿者们星夜集结↑

  7月25日一大早,提早结束了暑假的苏欣纯,跟着扬州大学第一时间组织起来的625名医学志愿服务队伍来到了南京江宁区。经过专业培训,了解了具体流程、动作规范和注意事项后,他们套上了闷热如“铠甲”一般的防护服。但苏欣纯却异常激动:就在这两天,同为医护人员的爸爸妈妈同样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奋战在泰州疫情防控第一线。如今一家三口、白衣执甲,终于穿上了同款“亲子装”!苏欣纯说,这是她们一家特殊的隔空“全家福”。

  防疫工作比想象中更加辛苦。高温天里苏欣纯和她的同学们有时一天要检测10多个小时。为了节省时间,大家都争取少喝水、少上厕所,口罩勒得耳朵疼,呼吸产生的气雾不断弄花护目镜……有些同学的双手,因长期泡在汗水里,脱水蜕皮。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苏欣纯会和妈妈视频交流采样的技巧和心得。妈妈在网络信号的另一头传授着经验:“采集样本时,有的受检者咽喉部很敏感,受到刺激会咳嗽呕吐,这就需要特别有耐心,想办法安慰他们,在保证操作规范的前提下,动作尽量麻利些。” 

  苏妈妈说,自己只有这一个女儿,不担心是不可能的,但她认为女儿做出的选择是医护人员的天职。

  出发前,他们把“爱”画在对方肩上

  8月4日上午,扬州市急救中心120负压转运队接到指令,扬州市区某小区的一名老太核酸检测呈阳性。队里的驾驶员冷海龙全副武装后,弯下腰帮自己的妻子、也是急救护士焦露系好她的鞋套。出发前,夫妻二人在对方的防护服上画了一个爱心,写上:加油。

  出发前,夫妻二人画心的方式鼓励对方

  冷海龙说,每次和妻子排到一个组出车,心里就感觉踏实。

  进入小区,冷海龙迅速与社区人员对接,交代转运要求。大妈上了负压转运车,焦露立即随车消杀,冷海龙则驾车直奔市三院,直到大妈顺利转入隔离病房,悬着的心才放下。但这时,他们的工作还没完,要对车辆全面消杀。当两个人把防护服脱掉,就像是从水里出来的一样。  

  一番消毒后,已经是下午一点多。冷海龙、焦露夫妻俩这才端起了盒饭。趁着吃饭的时间,焦露和家里的两个孩子视频通话。

  焦露介绍,两个女儿一个7岁,一个才3岁,都由孩子外婆照顾。最近夫妻俩吃住在单位,已经有一周多时间没回家了。听着母亲的叮嘱,看着两个孩子纯真的笑容,焦露笑着笑着,就流下了眼泪。

  据了解,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扬州市急救中心迅速组建了负压转运队,目前,共有9个转运组24小时轮班作业。

  封控小区里的“父女兵”

  一身警察蓝,他叫袁顺喜,是建邺公安分局双闸派出所的一名社区民警。一件红马甲,她叫袁希文,一名90后创业女孩,现在建邺区双闸街道吴侯社区担任一名志愿者。

  袁顺喜分管的吴侯社区,有5个住宅小区,常住人口达3500余人,还有6个在建工地,人员结构复杂。

  7月21日晚,全区全员核酸检测首日,袁顺喜在辖区某核酸采样检测点执勤,当日,该检测点的第一批检测试剂已全部采样完,第二批已在赶来的路上,等候群众因担心检测时间过长等问题,产生了消极情绪。

  袁顺喜拿起了喊话器积极维护现场秩序,在校方、社区等相关工作人员的配合下,一起对现场核酸检测人员进行引导分流,进入校园内有序排队进行检测,校园外的居民有序等待第二批检测试剂。期间,袁顺喜同志不厌其烦地向大家做解释工作。连续高强度的工作,他无半声怨言,跟家人说得最多的就是一句话——“守住大家,才有小家。”

  父亲的一言一行,女儿袁希文都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帮助别人,就要事无巨细,做到更好,她便主动向父亲提起,要求到社区做志愿服务。

  “我把女儿送到你这当志愿者,苦活累活都尽管安排!”虎父无犬女,上阵父女兵,疫情防控需要时,袁顺喜同志把女儿袁希文送到了社区防控一线。在防控值守点,父亲袁顺喜熟悉地引导居民有序排队进行核酸检测,女儿袁希文不仅要协助社区做好相关数据统计,还要负责居家隔离人员的心理疏导。

  有着快30年从警经验的袁顺喜,深知一线基层工作的辛苦,尤其是作为父亲,他也担心女儿,但还是选择尊重和鼓励。工作中,有核酸检测任务,袁希文就负责协助社区检查居民的健康码;没有检测任务,她就协助社区给居家隔离人员购买生活用品、体温检测等。

  袁顺喜、袁希文父女同心,已然成为疫情防控战线上的一对亲情拍档。

  这些身披“铠甲”的普通人,在战“疫”中各司其职,各尽所能。用自身的责任和坚守,阻击疫情蔓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感谢你们,亲爱的陌生人,为我们负重前行。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明玉花  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汪乐萍 《零距离》/范涤青 谢炜 通讯员/刘智远 吴锡平 张运 我苏网)

标签:正在获取...

来源:荔枝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