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15日),记者从江苏省人民医院了解到,7月13日傍晚18时许,该院胸痛专线手机铃声突然响起,“胸痛中心您好,急诊室有个42岁男性,陆先生(化名 ),持续胸痛6小时,心电图ST段有显著的压低!”
“病情就是命令!”这份突如其来的“急令”响彻导管室,尽管医护人员已经背着20斤的铅衣、经历了一整天的冠脉介入“鏖战”,但胸痛中心的一线和二线医护人员瞬间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全力备战!
“尖刀连”现场会诊 后方团队严阵以待
接到会诊电话10分钟内,胸痛一线值班医生作为“先锋部队”和“尖刀连”到达急诊现场,尽管心电图未见明显ST段抬高(II/III/aVF, V5-V6 ST段显著压低),但患者胸痛持续不缓解,大汗,且对硝酸甘油缓解不明显,此时急查的肌钙蛋白T结果回报:101.6 ng/L(0-14 ng/L)提示存在急性心肌梗死!
追问病史:陆先生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在2016年曾因急性下壁心梗于左回旋支植入1枚支架。术后一直规律服药,不曾自行停药。但近一年来因家庭压力过大又开始复吸烟草!显然,陆先生的心脏血管又出现问题了。
与此同时,在导管室正在手术的王连生教授和贾恩志主任医师,立即带领胸痛中心的医护团队严阵以待。两位主任认真听取了“前线”一线值班人员关于陆先生本次发病情况的汇报,并调取其既往的冠脉造影图像,当机立断:尽管心电图未提示典型的ST段抬高极可能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极早期!或者至少属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极高危类型,患者均有随时猝死可能,无论哪种可能均建议立即行冠脉造影,明确冠状动脉的情况,必要时予以介入治疗!
患者“命悬一线” 绿色通道打通“生命线”
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简要而有效的沟通后,启动了江苏省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绿色通道,王连生主任坐镇指挥,胸痛中心所有备班人员在心导管室准备就绪。贾恩志主任医师带领孟浩宇主治医师,为陆先生进行心脏介入诊疗。由于陆先生既往做过2次介入手术,造影常用的右侧桡动脉搏动已经十分微弱了,但贾恩志主任医师带领团队克服困难,从左侧桡动脉快速准确地为陆先生完成了冠脉造影检查。不到十分钟,造影顺利完成。
然而冠脉造影的结果却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陆先生最大的生命线左前降支自开口起即完全闭塞,堵得严严实实;尽管左回旋支原先的支架是通畅的,但其重要的大分支钝缘支开口也发生了次全闭塞;而右冠脉又非常细小,无法为左冠提供有效的侧支循环。是真正意义上的“命悬一线”!要尽快疏通堵塞血管,手术台上的陆先生胸痛已经到几乎无法忍受的地步了。
从造影图像上看,陆先生左冠的病变非常严重,且左主干很短,回旋支巨大,想要恢复心脏的血流,必须在“内科介入治疗”和“外科搭桥手术治疗”中抉择,但急诊搭桥的手术风险和出血风险极高,需要准备和等待时间也相对偏长,在急剧胸痛的陆先生身上极有可能在等待期间出现意外,可谓“远水难救近火”。而尝试内科介入治疗同样面临巨大的挑战,但至少是目前最佳的出路。这是体现胸痛中心团队责任与担当的时候,同时对技术和胆识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生命垂危,刻不容缓。在充分交代病情、取得家属同意后,王连生教授坐镇指挥,贾恩志主任医师带领孟浩宇主治医师,对陆先生进行介入治疗。
鉴于陆先生复杂的冠状动脉解剖情况,胸痛中心团队精诚配合、沉着冷静、临阵不乱,从手术安全角度出发,仅用了极短的时间,在数分钟内开通了闭塞的左前降支血管(生命线),并植入了2枚支架,恢复了血流,第一时间挽救了大量濒临坏死的心肌,保存了有生力量;随后乘胜追击、各个击破,再使用一枚短支架打通已经次全闭塞的钝缘支血管,顺利拆除了另一枚“炸弹”。陆先生的胸痛症状也得到了极大缓解,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由于再灌注治疗及时,团队惊喜地发现术后心电图上并未出现明显的病理性Q波!
心梗年轻化加剧 及时救治是关键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愈发年轻化,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就像这位陆先生,今年42岁,正值壮年,父母家人身体也不好,是家中的顶梁柱,不能出意外,否则该家庭会面临因病致贫的困境。胸痛中心团队随时待命,在关键时刻迅速开通冠脉血管,挽救了心肌,挽救了生命,挽救了家庭。胸痛中心的及时救治是陆先生本次发病“生死攸关的关键转折点”。
回到病房后,陆先生的生命体征平稳,后期还要接受进一步的心脏康复治疗,防治心衰;同时还要做好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措施,合理规范用药,严格戒烟,帮助其早日回归家庭、回归工作、回归社会。
(来源: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汪乐萍 通讯员/孟浩宇 宫丹丹 编辑/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