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代代传:烈士魂归故里 英名永留人间

2021年06月15日 17:56:53 | 作者:黄迪 史哲铭 | 来源:荔枝网 | 点击:正在获取...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9e145449956f499482c6e6be77fb7699 32706961 2021-06-15 17:56:53 /a/20210615/9e145449956f499482c6e6be77fb7699.shtml

  盐城市滨海县是革命老区,现存革命遗址有37处,无数英烈为此抛头颅、洒热血。今年建党百年,该县充分挖掘丰富的党史学习教育资源,传承革命精神。

  2021年3月27日,天空飘着细雨,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师生和家长代表、英烈亲属、红色志愿者等55人,开启了四史教育的红色之旅。

  他们用两天时间,跨越江苏、安徽两省,途经铜城、古城、十里长山、大小金沟、衡阳岗战斗遗址,重走王长楼、杨必抗等烈士战斗过的地方,与94岁高龄的新四军老兵王玉恩一起,在烈士陵园敬献了鲜花,完成了王玉恩多年来前往王长楼、杨必抗墓前祭扫的心愿。

  盐城市滨海县新四军研究会会长省道德模范徐振理告诉记者:“王玉恩王伯伯,他年龄太高,94岁了,第二,他寻找的时间也很长,找了73年了。”

  王长楼、杨必抗、王玉恩三人都是滨海县黄海村人,1945年1月同时参加新四军,1948年春天,三人所在的华东野战军12纵队34旅101团6连,在安徽淮南地区先后参加了大金沟、小金沟、铜城、古城、十里长山战斗和衡阳岗战斗。在衡阳岗战斗中,王玉恩失去左腿,身负重伤,通讯员王长楼背着王玉恩走了十几里,安置好受伤的战友后又重返战场,直到英勇献身。杨必抗,本是后勤战士,在激烈的战斗到来之际,他放下扁担,拿起武器,和敌人血战到牺牲那一刻。在建党100周年前夕,为纪念王长楼、杨必抗两位滨海籍新四军战士,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成立了以两位英烈命名的英雄中队。

  盐城市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王长楼、杨必抗英雄中队"队员说:“滨海有英烈,英烈在滨海,让英烈精神在家乡扎根。”“我们学习英烈,要从小立下报国志,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盐城市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王海林说:“英雄的旗帜飘扬在家乡,擎旗已有后来人,我们作为英雄的传承者,要传承英雄的红色基因,我们更要告诫我们少先队员,要好好学习,掌握本领,更好地报效祖国。”

  滨海县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徐振理是这次红色之旅活动的组织者,7年来,他带领团队,汇聚全国各地新四军研究会力量,三赴洪泽、金湖等地考证,获得了英烈血洒疆场的证据链,最终找到了杨必抗、王长楼烈士安葬之地。2019年4月,徐振理接到滨海县新四军后人、年近八旬的辛道香辛道凤兄妹寻找父亲辛立珍烈士牺牲地和安葬地的请求。他辗转7600里,在广西完成了辛立珍家庭的夙愿。

  徐振理说:“烈士墓碑至今还竖立在广西的大山里,这个碑上,第一位就是辛立珍烈士。”

  滨海籍烈士辛立珍的长女辛道香说:“感谢徐振理把我父亲的坟上的土带回我们家乡,我感觉很欣慰。”

  今年60岁的徐振理,是滨海县乡镇民政会计,30年如一日,潜心挖掘红色资源,传播红色文化。徐振理说:“我们盐阜地区,红色的资源,不能随着历史长河的流淌而流失。”

  为找到新四军3师8旅首任旅长田守尧及爱人陈洛涟的墓地,为牺牲70多年的卢岁平烈士追认、确认身份,徐振理奔波整整38年。他远上广西、北京、山东、河南等地考证,足迹走遍乡村田野。到当地档案馆、纪念馆查阅史料,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9位烈士补发证书,为122位烈士修墓立碑,为56位烈士寻到亲人。他的研究论文和搜寻的抗战文物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文博、档案馆珍藏展览。他应邀到大中小学校、机关、企业、部队宣讲抗战历史100多场次,创办了"盐城--常州红色文化传递驿站",还4次登上央视《等着我》节目,为新四军老战士寻找战友或救命恩人。

  徐振理说:“讲到英雄,社会上的人特别是孩子们,总觉得时代离我们太远,英雄离我们太远,而通过我的挖掘,通过我的传播,他们觉得英雄就在滨海,就在盐阜,让孩子们从心灵上得到滋润,红色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才能从小就种下。”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黄迪 史哲铭 编辑/汪泽)

标签:正在获取...

来源:荔枝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