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将于6月16日正式开馆,记者今天带您探馆。围绕“大运河给人们带来美好生活”这一主题,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通过文物征集、考古发掘、高科技运用等手段,大力丰富馆内展陈,进一步增强体验感,力争让广大参观者更好地领略大运河的美好。
记者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二号展馆—运河上的舟楫,通过镜头可以看到,这里是展示着各色各样当时在运河上行驶的船只的模型,通过这样一个展览,能够显示出运河作为黄金水道,交通要道的作用。
官船、渔船、油舫船,在博物馆二号展馆大厅内,78艘不同类型的木制船模“扬帆起航”,记录着大运河流淌过的历史。策展人介绍,这些船模都是根据古书、古画所记载,精心复刻而成,生动反映了千百年来大运河上的繁忙景象。“运河上的舟楫”策展人田甜告诉记者:“比如说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汴河两岸的一些繁华的船,还有清代的龙舟竞技图,就是国博所收藏的这样一幅画,我们根据它然后制作了一些端午时节,我们就百姓会使用那些龙舟,然后还有一些杂技表演的船 以及康熙乾隆南巡图,就是清代的一些皇家,他们乘坐的一些船只。”
以船为载体,展现运河两岸人民的生产生活状态,博物馆除了制作精美的展品外,还注重文物的征集。在一号展馆内,这样一组出土于宋代墓葬的船模就显得极具历史厚重感。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介绍:“意思叫大运河给人们带来美好生活,而在宋代的船舶里面,大家注意没有,宋代的船上面其实它是可以生活的,他这个船上的你看船舶上面有楼阁,有这种卷篷,他都是为了船民在船上是可以生活的这样的一个状态,这些实物,我们直接是在征集来的,包括这些工具也是。”
千百年来,运河水不断滋养着两岸城市和人民。南京博物院在布展过程中,注重通过文物征集、考古发掘等多种手段,来进一步丰富馆内展陈。同时,运用裸眼3D等高科技,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感。位于一号展馆的5G大运河沉浸式体验区就是大家不容错过的打卡点,可以带你一镜穿越中国大运河,游遍沿线城市地标。龚良院长介绍:“今天沿岸的景色都是今天的景色,不是历史上的景色, 我们说大运河一定要转到今天,这就是转到今天的一个全时段,我们希望人们能看到今天运河仍然能够发挥航运的作用、水利的作用、旅游的作用、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就是方方面面的作用,给它结合起来,今天的大运河其实仍然能够是一条幸福的河 ,一条这个美好的河 ,一条能够给人们带来更多幸福生活的河。”
(来源:《零距离》记者/胡艳 扬州台 编辑/许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