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位“杰出工程师”“大国工匠”走进南航,鼓励学生投身卡脖子科研

2021年05月15日 15:50:15 | 作者:王建华 王健安 | 来源:荔枝网 | 点击:正在获取...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7d32a6c5576b4ba5ab52915028544346 31956626 2021-05-15 15:50:15 /a/20210515/7d32a6c5576b4ba5ab52915028544346.shtml

  5月14日,“杰出工程师进校园”活动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八位“杰出工程师”“大国工匠”走进校园与师生深入交流座谈,并出席“爱国·奋斗”课程思政公开课。

  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王仪田,中国农机院新材料技术与装备研究所所长汪瑞军,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谦,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蔡玉良,中国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原总工王裕霜,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郝新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研究员孙聂枫等七位“杰出工程师”,大国工匠、中国电科十四所雷达收发组件微组装总装师、南航2007届毕业生顾春燕参加活动。

  在“杰出工程师进校园”“爱国·奋斗”课程思政公开课上,南航单忠德为王仪田、汪瑞军、赵谦、蔡玉良、王裕霜、郝新敏、孙聂枫、顾春燕等8位专家颁发“南航思想政治工作首席专家”聘书,现场采集了专家手印。

  王仪田、汪瑞军、赵谦、顾春燕四位专家现场进行授课。

  王仪田作了题为《中国轴流压缩机技术发展历程简报》的报告,他首先介绍了从事的相关研究情况,随后从“艰难起步”“技术难点”“扬风起帆”“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等五个方面介绍了中国轴流压缩机技术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了目前该项技术发展取得的成绩,最后谈了自己的三点体会: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要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要平衡好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

  汪瑞军作了题为《跨界创新,产业报国》的报告,他认为要做好跨界创新,并分享了自己带领团队从研制“拖拉机”到研制“发动机”的故事。他指出,工程技术的创新不能脱离开专业基础,要在长期服务工程需求中锻炼能力,在工作实践中要遵循科学的创新方法和途径,并谈了自己在跨界创新的三点体会:一是要服务于高端装备,提升核心竞争力;二是要坚持产学研用与创新团队协调发展;三是要遵循技术发展成熟度与工程化应用转化的科学规律。

  赵谦作了题为《创新、协同,共建国家平台,共担国家使命》的报告,首先从“产业上从跟跑、并跑到领跑”“技术上从跟随、比肩到引领”等两个方面介绍了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发展的历程,并谈了自己对创新规律的认识,并从“坚持主责主业”“创新平台发展”等方面介绍了南玻院的创新实践,最后谈了自己对合作的三点建议,一是要开展联合攻关;二是依托国家平台共建;三是坚持开放协同。

  顾春燕作了题为《巧手点亮雷达之眼,匠心铸就大国重器》的报告,介绍了个人经历和工作环境,讲述了自己通过不断努力,敢于挑战有难度的工作,练就精湛技能,在15年的工作中逐步成长为微组装全领域可生产性评估专家以及在技能传承上所做的努力。最后寄语在场师生,要掌握技术、坚守初心、不断学习,通过实学实干、脚踏实地,成就一番事业。

  校方希望师生要以“杰出工程师”为榜样,树立远大理想、肩负时代使命,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据了解,“杰出工程师奖”是2014年由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发起,经国家科技部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面向全国生产建设领域、涵盖面最广、最具权威性的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设立,每届奖励人数不超过70名,每两年评选一次。

  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以促进国家科技进步为宗旨,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杰出工程师进校园”活动,希望在校大学生近距离地感悟中国工程师群体肩负“建设美好中国,建设美好世界”的伟大历史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责任、创新、协同”的中国工程师精神,树立远大的报国理想和爱国情怀。此次“杰出工程师进校园”是该活动的第四场活动。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王建华 王健安 编辑/高若婷)

标签:正在获取...

来源:荔枝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