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12日)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宿迁市人民政府在宿迁举办了全省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抗震防灾宣传活动,记者了解到,全省现已建成避难场所698个,应急避难场所体系初步建立。
在宿迁抗震防灾科教馆,记者看到,这一展馆功能很丰富,除了随处可见的公众地震科学知识普及区域,还有感知地震、抗震科技和防灾减灾等方面的展示。其中,体验地震不同震级的晃动及抗震建筑材料的抗震测试等内容,互动感很强,能让公众在体验中获得相应的知识,增强公众防震减灾意识:提升公众震灾自救能力。
“宿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城市综合抗震防灾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科学制定防灾政策,优化城市用地布局。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实施应急避难场所和园林一体化利用,有效实现平台结合复活利用。今年宿迁建成了首个抗震防灾科教馆,填补了抗震防灾科普教育基地的空白。”宿迁市副市长章其波在活动致辞中表示,截止2020年,宿迁建成固定及中心避难场所47个,有效避难面积280.23万平米,其中心城区建成应急避难场所30个,包括中心应急避难场所4个,固定应急避难场所26个。据了解,2020年,宿迁应急避难空间与园林一体化复合利用项目列入江苏省美丽宜居城市试点项目。
江苏地处郯庐断裂带和长江中下游至南黄海断裂带,地质构造复杂,是我国东部地震灾害多发省份之一。全省现已建成698个避难场所,中心避难场所97个,固定避难场所601个,有效避难面积6063万㎡,应急避难场所体系初步建立。
“长期以来,江苏高度重视城乡建设抗震防灾工作,在不断强化城乡建设工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的同时,实现抗震防灾规划的全覆盖。如今,全省的应急避难场所体系已经初步建立,通过发挥省级抗震专项引导资金的示范作用,持续推动既有建筑与相关设施的抗震性能的提升,农村抗震安居示范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也取得了初步的良好的社会成效。”江苏省住建厅副厅长刘大威表示。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姜奇卉 编辑/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