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迎辉是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控制学院一名教师,从2010年至今,由他指导的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先后荣获9块金牌和1块银牌。韩迎辉本人也先后获得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工匠"等荣誉称号。
严师出高徒 身教重于言教
韩迎辉1993年毕业于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常州轻工业学校,先后供职于常州两家国企。工作中,他勤于动手、善于创新,研发的"铝卷分切机项目电控系统设计调试"等项目,为企业降本增效数十万元。韩迎辉也从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做到了设备主管。
韩迎辉回忆:“当时,我作为车间的一名设备维护人员,经常是凌晨两三点钟有电话打到我家,说车间的设备坏了,叫我去维修。这是夜里,属于下班时间,你可以去,也可以不去。但如果你不去的话,车间里整个生产线就停滞在那里,全体上夜班的工人就闲在那儿。所以,你要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不管外面在下雨还是在下雪,你要二话不说,到车间去。虽然那个时候也不提什么工匠精神,但我们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出了工匠精神。”
2005年是韩迎辉职业生涯的拐点。这一年,他所在的企业面临改制转型,与此同时,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因扩招,亟需招聘新教师。韩迎辉应邀回母校代课讲学,没想到,这一“代”却成为他为之奋斗的人生目标。
韩迎辉把在企业里钻研技术的那股韧劲搬到了课堂上,对学生要求异常严格。为了避免产生碰撞,保证实训安全,节省实训时间,就连每个人的站位与走动,都明确了标准与要求。
“我认为严师出高徒。作为我们老师,就应该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对学生严格要求,更加有助于他们成长。”韩迎辉说。
U形训练法 传承工匠精神
从2010年开始,学校把带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任务交给了韩迎辉。针对赛前集训,韩迎辉还总结了一套“U形训练法”:竞赛准备前期进行高强度训练;待技术娴熟、默契度上升后,适当降低训练量;临近比赛,再加大训练强度。“U形训练法”能让参赛学生在高压状态下也能驾轻就熟,保持固定的节奏,从容地完成比赛。
韩迎辉坦言:“细节决定成败。一般大赛的赛程为4到6小时,时间有限。当选手们操作水平难分上下时,我们就要尽量在细节上抠,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冗余环节,要针对性地设计出更合理的流程。”
在连续10年的参赛经历中,2019年让韩迎辉记忆尤为深刻。那年国赛前夕,他不幸遭遇交通事故,不得不住院治疗。为了不给参赛学生拖后腿,韩迎辉坚持每天在病床上遥控指挥训练。
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获得者、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0届毕业生刘康回忆:“当时韩老师要求我们每天训练完之后,把训练程序发给他。然后他会在病床上对我们的程序进行修改,还会批注哪些地方细节做得不够好。就算是我们到了晚上八九点发短信给他,他也会及时回复。当时有一个技术难点,韩老师花了四五天的时间,设计了一段程序,帮我解决了问题。”
那届比赛,韩迎辉通过QQ和微信远程督战,队员们牢记韩老师强调的注意事项,最后获得了制造单元智能化改造与集成技术赛项全国一等奖。
2020年毕业后,刘康顺利走上了工作岗位,凭借备战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时学到的技能,他很快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现如今,刘康仍然经常回到母校,为备战新一届赛事的学弟学妹加油鼓劲,同时看望韩迎辉,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向他请教。
尽管获得了无数荣誉,但韩迎辉却非常清醒,也很淡然。在他看来,作为一名教师和教练,永远都没有停下来享受成果的资本。他常常利用课余时间给自己充电,自学专业知识,参加培训。韩迎辉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要求学生的同时,也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老师首先自己要有工匠精神,对自己的专业要执着、要敬业。”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杨劲松介绍:“韩迎辉老师不仅是金牌教练、江苏工匠,还是我们学校立德树人的楷模。在他的影响下,学校涌现了一批爱岗敬业的金牌教练和教学名师。另一方面,韩迎辉老师领衔组建了常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组建了教师创新团队,联合企业技术攻关,服务常州智能制造产业,深受企业的欢迎。”
更多精彩节目,请关注江苏教育频道周一至周五每天19点30分首播的《江苏教育新闻》栏目。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姜坚 史斌燕 编辑/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