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召开印发通知,要求全系统开展清理整治知名医院被冒牌问题专项行动,逐一核查在名称中使用“协和”“华山”“同济”“华西”“湘雅”“齐鲁”“同仁”等知名医院字号的营利性医疗机构。对此,江苏省积极部署落实。
3月17日,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在苏州召开“清理整治知名医院被冒牌问题专项行动推进工作会议”,会上发布了《清理整治知名医院被冒牌问题专项行动办案指南》。
记者获悉,今年2月份以来,江苏省市场监管局迅速响应市场监管总局开展知名医院被冒牌问题清理整治工作要求,第一时间召开了电视电话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制定下发清理整治专项行动方案和问题市场主体名单。全省各地积极响应,迅速组建工作专班,开展清理整治工作。截至3月10日,全省406户问题市场主体中已有381户完成名称清理、整改,其中16户营利性医疗机构全部整改完毕。
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吴永才向记者介绍,按照省局“两反两保”工作安排,全系统下一阶段要进一步加大对知名医院被冒牌问题执法办案力度,严厉打击医疗领域不正当竞争行为、价格违法行为、发布虚假违法医疗广告行为和医疗机构商标侵权违法行为。
同时,要充分发挥清理整治工作专班的作用,加强协同合作,通过强化法制保障、开展网络交易监测和广告监测、加强名称登记管理、商标注册管理、信用监督管理等手段,多措并举,全力推进知名医院被冒牌问题清理整治工作。
围绕目标,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将具体聚焦“1、2、3、4”四大重点工作:
突出一个“保障”
要突出清理整治工作的法制保障。加强问题研究,对清理整治工作涉及的反不正当竞争、价格欺诈、虚假广告、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制定查办指南,做好典型案例收集发布,为执法办案工作提供指引参考。
要将法制工作贯穿专项整治活动始终,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要严格法制审核,对涉医案件的办案程序、案件事实、证据材料、定性裁量严格把关,确保涉医案件查办经得起法律检验。
开展两项“监测”
要大力开展网络交易监测和广告监测。要发挥网络交易监管职能作用,对涉医网络违法行为线索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研判、及时移交,同时要督促电商平台落实主体责任,加强信息公示,严把准入关,从源头上消除违法行为的发生。要持续及强化医疗广告监管力度,进一步扩大监测范围,将手机移动端APP、公众号等新媒体纳入监测重点,主动监测、及时监测、持续监测。要将专项行动与普法宣传相结合,深入医疗机构及相关行业开展广告法律法规普法宣传。
加强三类“管理”
要加强名称登记管理、商标注册管理、信用监督管理。要严格营利性医疗机构名称登记管理,在其设立登记或名称变更登记环节从严审查,对知名医院之外的营利性医疗机构无权利人直接授权的,一律不得在名称中使用“协和”等知名医院字号,从源头上把好市场准入关;加大对知名医院商标权利的保护力度,及时提供相关市场主体商标注册情况,为查处医疗机构商标侵权违法行为提供支撑;充分运用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实行企业名单以及实行联合惩戒等信用监管手段,发挥信用惩戒机制作用,推动各类抽查检查结果、行政处罚信息的归集和利用。
打击四种“行为”
要加大对医疗领域不正当竞争行为、价格违法行为、发布虚假违法医疗广告行为和医疗机构商标侵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要通过加大执法力度,达到查处一批案件、规范一个行业、净化一片市场的整治效果。
坚决查处在商品上使用“协和”等知名医院商标、字号等商业标识,引人误认为是知名医院商品或者与知名医院存在特定联系的反不正当竞争行为。坚决查处营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药品及医用材料未按照规定明码标价、价格欺诈等价格违法行为。坚决查处医疗机构利用违规名称发布虚假广告、欺骗或者诱导患者、夸大病情或者疗效,以及未经审查或未按审查批准文件发布医疗广告的行为。坚决查处未经知名医院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或容易导致混淆的行为。
根据计划,在今年6月底前江苏市场监管系统将完成清理整治知名医院被冒牌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建立健全市场准入、监测监管、稽查执法、知识产权保护等闭环管理的长效管理机制。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孙茂强 编辑/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