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鱼时刺伤手指感染罕见皮肤病!还登上了国外权威医学杂志

2021年03月18日 20:22:22 | 作者:汪乐萍 | 来源:荔枝网 | 点击:正在获取...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7e6396387bdb42c38a1a5c4706533251 30571100 2021-03-18 20:22:22 /a/20210318/7e6396387bdb42c38a1a5c4706533251.shtml

  3月18日,全球顶级医学期刊《New England J Med》(新英格兰医学)(影响因子IF 75)在线发表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粟倩雅博士、皮肤科主任王飞教授诊治的“双侧”上肢感染的海鱼分枝杆菌感染病例。中国医学专家以临床病例的形式在《New England J Med》杂志上发表文章,十分难得。该患者双侧同时感染非典型分枝杆菌非常罕见,检索发现国内外尚无类似报道。

  王飞教授详细回顾了这位患者的诊治情况。2019年12月18日上午,中大医院皮肤科王飞主任接诊了这名“双上肢多发结节8周”的患者,患者是一位朴实的农村妇女,特地从外地来找王飞主任,她特地找到病房,请王主任看病。王主任和粟倩雅博士共同接诊了病人。她说8周前,为了准备家里的餐食,在海鲜市场买了鱼,在清洗鱼时刺伤了拇指,6周后开始出现皮疹,并逐渐增多、化脓,有明显的疼痛。她先去了其他医院,医生考虑“孢子丝菌病”,但没有对她进行真菌学的检查,包括镜检和培养,也没有进行皮疹的活检,直接给予了抗真菌药“伊曲康唑”,患者口服1月后自觉没有改善。王飞主任看了病人、仔细询问了病史,并进行了详细的体检,并让粟倩雅博士,用专业相机多角度很专业拍摄了皮疹的照片,留下了第一手的珍贵医疗资料。王主任考虑了“非典型分枝感染”的可能性,立即给她进行了皮肤活检,并在活检中取材行普通病理检查、细菌培养、抗酸染色、真菌培养、PAS等特殊染色,并把标本送往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进行分枝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2周后,患者的培养结果提示为海鱼分枝杆菌感染,随后基因测序也证实是海鱼分枝杆菌感染。同时真菌检查和其他细菌检查均为阴性。

  该例患者在组织学检查回报符合该病检查,虽然组织学上未发现非常典型的抗酸杆菌,但组织学培养分枝杆菌生长,经过基因测序证实是海鱼分枝杆菌。培养出海鱼分枝杆菌,这是一种非结核分枝杆菌,常在水环境中发现,感染通常是由于皮肤破损暴露在污染水中。据药敏实验结果,莫西沙星、利福平、克拉霉素联合治疗,共6个月。在治疗期间粟倩雅博士进行了多次电话和门诊随访,并多次在同一背景和角度下进行拍照以观察皮疹的变化。经过半年的治疗,她的感染基本消退了。在随访1年后,她的结节完全消退,只在局部遗留了瘢痕。

  王飞教授分析指出,该例病例最大的特点是“双侧”发病的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目前国际国内报道的绝大多数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都是单侧的,因为它与皮肤破损和伤口有关,因此双侧感染是非常罕见的。这也给予临床医师提示:双侧的皮疹也要警惕分枝杆菌这种少见菌的感染。对于该病而言,组织培养是诊断皮肤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的金标准诊断,中大医院皮肤病坚持临床诊疗规范,在诊断正确的基础上才有了有效的治疗。

  据悉,2019年,中大医院皮肤科在另一著名刊物《Br Med J》(英国医学杂志),也发表过一篇临床文章。

  相关链接:

  海鱼分枝杆菌感染又名“游泳池肉芽肿”,通常是人类接触海水或淡水时,海鱼分枝杆菌从人类皮肤破口处侵入所引起的皮肤病。

  海鱼分枝杆菌感染较少见,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水是本菌的自然栖息地,海水或淡水鱼、海豚、虾、蜗牛、水蚤为人类皮肤感染的媒介。好发人群主要为从事海产行业的工作人员,这类人员经常下水打捞水产品,与海水或淡水的接触机会多,感染的几率大。常去高危海域游泳的人,经常接触高危海域的人感染海鱼分枝杆菌的几率大。诱发因素为外伤后皮肤屏障受损,海鱼分枝杆菌可以通过伤口暴露处进入皮肤,进而引起感染。

  海鱼分枝杆菌感染主要表现肘、膝、手脚、指趾、踝、小腿等部位出现丘疹、溃疡、瘢痕等。局部受伤3~4周内出现小的、多为单发的红色丘疹,缓慢长大形成1~2cm红色或紫色小结节。部分形成浅表性溃疡,陈旧性皮损可呈疣状或形成瘢痕。通常无局部淋巴管和明显淋巴结肿大,该病的常见并发症为脓毒血症。皮损常为单发,有时可见有沿淋巴管,向心性的孢子丝菌病样排列。

  (来源: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汪乐萍 通讯员/程守勤 王倩 编辑/梁瑄)

标签:正在获取...

来源:荔枝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