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上午,《宜兴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发展规划(2021—2025年)》正式对外发布。未来五年,宜兴将以这一规划为引领,持续推动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建设,锻造城市竞争科技硬核实力,构筑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建设是无锡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头号工程”。当前,杭州、合肥、宁波等长三角城市也在着力建设科创带、科创走廊等科技创新大空间。《宜兴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发展规划(2021—2025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建设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宜兴有基础和优势,也有底气和信心。宜兴市市长陈寿彬介绍,宜兴地处苏浙皖交界区域、沪宁杭几何中心,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战略布局的重要节点。宜兴综合实力强,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工业百强县、科技创新百强县前十位。
“三山两水五分田”的独特地貌成就了“阳羡山水甲江南”的美誉。宜兴还有着同类城市不可多得的人文和生态优势。在这片土地上,先后走出30名两院院士、100多名大学校长、一万多名教授学者及政商各界的乡贤精英。
记者注意到,《宜兴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发展规划(2021—2025年)》围绕双创要素、创新实力、产业高新、生态环境等四大体系,明确了13个方面的发展指标。按照规划,到2025年,宜兴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基本建设成型,“科产城人”融合的城市创新新空间格局初具形态,在双创要素、创新实力、产业高新、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效。以双创要素为例,到2025年,宜兴要累计引育各类人才数量24.6万人,累计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15家,累计新增新型研发机构5家,累计建成省级及以上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15家。
作为实现目标的支撑,《宜兴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实施“135”战略计划,即以构筑“科产城人”融合的产业生态为一大主线,以创新驱动、创业推动、开放带动为三大动力,从空间统筹、产业生态、双招双引、开放创新、生态赋能等维度部署五大战略任务,全面推进科创带建设。
(来源:江苏广电无锡中心站/刘康亮 编辑/张泉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