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通过今天这个案例,我们要提醒大家耳听、眼见,都可能是假的。
今天(3月5日),记者从昆山警方获悉,前不久,两名男子来到一家杂货店,选购了两条香烟后准备结账。其中一名男子拿出手机扫描柜台上的二维码进行付款。
店主看到男子手机上“支付成功”的界面,也听到了“微信收款870元”的语音播报,但店主手机上始终没有查到收款记录。
此后,细心的店主立即拦住了准备离开的两名男子并拨打110。
民警赶到现场后发现:支付界面上的昵称和头像都与店主的一模一样,但钱款却迟迟没有到账,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在随后的调查中,两名男子段某海、段某江很快就露出了马脚。
原来,两人是亲兄弟。购物过程中,他们发现很多小店也采用扫码支付的方式,于是就琢磨出了一套伪造付款码骗取商品的手法。
每次作案前,两人都会选择一些没有安装监控的小店铺,提前获取店主的收款微信名和头像。随后,将自己的微信号伪装成店铺的收款账号,由哥哥假装扫描店主的收款码,再向店主展示付款成功界面,实际上钱款是转账到了弟弟的手机上。
由于付款成功界面上的昵称和头像和自己账号一致,店主也不会每次都打开手机确认,再加上提前准备好的“收款成功语音播报”,更增强了迷惑性。
目前,段某海、段某江因诈骗已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
说完伪造付款码的,我们再来说个变换条码的。扫码枪也可能会“看走眼”,走进商场扫码支付方便又快捷,但下面这个案例却告诉大家扫码枪,也可能会“看走眼”。
当天中午12点多钟,城中派出所接到辖区某超市工作人员的报警称:怀疑有人偷换了商品上的价格条码,想要以低价购买高价商品。
处警人员到达现场后,超市员工告诉民警,当时他们在出口处核对自助结账顾客的商品和小票信息时,发现有一名男子购买了一件价格不菲的进口厨具,但小票上却只显示标价为19.9元的玻璃碗,明显货不对价。
面对工作人员的质疑,该名男子一口咬定和自己没有关系,当时购买锅具的时候就是这样。无奈之下,工作人员只得报警求助。
经过仔细调查,民警很快发现了猫腻。监控画面显示,该名男子沈某先是走到了售卖玻璃碗的货架前,拿走了一只玻璃碗;随后又来到售卖进口厨具的柜台,趁四下无人之际,偷偷撕下玻璃碗的价格条码、盖在厨具外包装的条码上,然后走到自助结账机前若无其事地扫码支付,直到被工作人员发现并拦下。
在确凿的证据面前,沈某最终交代了违法事实。原来,他因为看中的进口厨具价格超过了心理预期,于是想出了变换条码偷梁换柱的主意。
目前,沈某因诈骗已被依法行政拘留。
(来源:《零距离》记者/胡艳 编辑/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