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记者从扬州宝应警方获悉,近日,扬州宝应县公安局接被害人小马的报警称,有人自称是x镇的领导张书记,并添加了小马的微信。小马一琢磨,自己经营了一个小厂子,领导主动加自己的微信,机会不能错失,日后一定有用得着的地方,于是毫不犹豫地通过了。通过验证之后,张书记时常关心厂子的经营情况,有什么困难等等,一来二去的,小马也和张书记熟络了起来。
张书记提出有急事,急等钱用,而他自己的钱又都放在理财里,不太方便取出,有30万元想请小马临时帮忙周转一下。小马二话没说就答应了,随后就按照张书记给的账号把钱转过去了,可谁曾想,钱打过去之后,这个张书记便不见了踪影,再也联系不上了。同时,其他镇(区)也相继发生了多起冒充公职人员从事诈骗的活动,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案件发生后,专班民警立刻行动,全力开展侦破工作。通过对被骗资金流进行逆向侦查,发现其中有几笔可疑资金转入孙某、解某的账号中,通过这一重要线索,进而发现这2名犯罪嫌疑人现居住在山东青岛,并迅速明确了2名嫌疑人的活动轨迹。
专案组民警赶往山东省青岛市开展前期侦查工作,摸清犯罪嫌疑人的落脚点。最终,专案民警以雷霆之势在青岛某宾馆将犯罪嫌疑人孙某(女,20岁)、解某(男,20岁,)一举擒获,并当场收缴手机等作案工具。
经审讯,该二人对诈骗后洗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交代了其上线刘某。宝应警方持续发力,专案民警夜袭福建,经摸排走访、蹲点守候等,将藏匿在某宾馆的犯罪嫌疑人刘某(男,32岁,福建人)成功抓获。目前案件的侦破工作正进一步工作中。
套路分析
1.领导的出场方式不一般
诈骗分子事先通过各种渠道了解“领导”的姓名、工作、职务等个人资料,然后在网络下载领导照片作为头像、使用领导的真实姓名作为微信名,有的甚至盗用领导微信头像、昵称,通过微信大面积“撒网”,添加企业主、相关工作人员为好友。
2.“暖心关怀”拉近距离
建立联系后,骗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以关心下属工作的口吻拉近距离,让受害人“如沐春风”,以为自己的工作得到领导的肯定,极大降低戒备之心。
随后便以“现在上级正好下达几个扶持政策”“有时间来办公室了解了解”主动提出帮助受害人解决困难,不仅打消了受害人的疑虑还释放出朦胧信号,让受害人对个人及企业的未来发展浮想联翩……
3.花式借口信手拈来、诈骗方式不断升级
正当受害人感觉与“领导”的关系已更进一步时,骗子顺势而为,以自己身份不便为由,发来一张文字图,提出需要帮忙周转资金或过桥转账。
4.时间紧张,玩的就是心跳
骗子以“正在调研”和“领导在外”等理由,抓住受害人对领导敬畏、不敢质疑心理,频繁使用“尽快”“马上”等词语催促,既营造了紧张气氛,又利用时间差降低受害人核实转账需求真假的可能性。
警方提示
1.微信中突然有领导干部添加微信的,要谨慎甄别。特别是涉及转账、汇款等,务必通过电话、见面等途径核实确认。
2.在交流中,如果不想太冒昧的质疑对方,可以委婉询问对方一些问题,比如具体的一些人或事进行对方身份的核实。
3.在生活和工作中要注意保护好个人及单位信息,以防被骗子掌握从而实施精准诈骗。如一旦发现被骗,保留证据及时拨打110向公安机关报案。
(来源:《零距离》记者/冯珂 编辑/汪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