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病”并不罕见 !80%为遗传性疾病 产前三级预防不可少

2021年02月28日 15:27:10 | 作者:王敏 江苏城市频道/范涤青 | 来源:荔枝网 | 点击:正在获取...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1e8224b42a0e469b88955e30a3c3aa5a 30117688 2021-02-28 15:27:10 /a/20210228/1e8224b42a0e469b88955e30a3c3aa5a.shtml

  今天(2月28日)是“国际罕见病日”。罕见病又称“孤儿病”,发病率低,但是病种很多。我国人口基数大,已知罕见病患者超过2000万。很多罕见病,发生于儿童。

  “月亮的孩子”“玻璃人”“瓷娃娃”“蝴蝶宝贝”这些好听的名字背后,其实对应的是白化病、血友病、成骨不全症、大疱性表皮松懈症。是被称之为“罕见病”的一类疾病。据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小儿外科医生介绍,前不久,他们就遇到过一例患有“猫抓病性淋巴结炎”疾病的5岁病例。原先家长没有重视,孩子的胳肢窝、脖子、手臂等部位出现肿痛起脓症状,辗转好几家医院都不见好转。好在经过镇江市妇幼保健院活检病理,孩子才被确诊。

  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小儿外科主任曲志博告诉记者:“发现了这个细菌之后我们就给他做了针对性治疗,因为针对巴尔通体病毒、猫抓病性淋巴结炎的治疗,是首先采用庆大霉素或者利福平,但是这些孩子都不能用。我们给他选择了阿奇霉素,在对症治疗后孩子得到了痊愈。”

  专家介绍,目前,国际公认的罕见病有7000余种,约80%的罕见病为遗传性疾病。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人们或许听说过其中的一些疾病,例如渐冻症、血友病、瓷娃娃、卟啉病等,但更多的是闻所未闻的病种。专家提醒,这些罕见病还是需要早发现,才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记者获悉,近三年来,南京市儿童医院接诊罕见病患儿超过700例,其中70%可以治疗。有的可以通过药物延缓病情进展,比如杜氏肌营养不良;有的则能完全治愈。

  南京市儿童医院副院长张爱华告诉记者:“像戈谢病、庞贝病、法布雷这些都是能够治疗的,通过补充基因缺陷的酶,能够治疗。还有像低磷性佝偻病,补充磷来进行治疗 ,基本上就能够正常地生长发育。”

  治疗的前提,是能够早期诊断。专家介绍,由于医生认识不足等原因,罕见病患者从出现症状到确诊,平均需要七年,很多患者因此错过治疗时机。为了破解这一难题,2019年,江苏省罕见病诊疗协作网成立,省内大医院牵头,通过科普、培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罕见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建立罕见病患者绿色转诊通道。

  目前,依托这一诊疗协作网,全省正在摸底罕见病发病情况。通过"摸底",也能为罕见病药物医保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目前,肺动脉高压、苯丙酮尿症、血友病等罕见病治疗药已作为"特药"纳入医保。以血友病为例,在南京、淮安等地,医保报销比例已经提高到75%以上,患者负担大大减轻。

  记者了解到,江苏正在积极推进庞贝病、戈谢病等一类罕见病治疗药物进入医保。

  专家提示,罕见病中绝大部分是遗传性疾病,要从根本上防止和减少罕见病的发生,需要构建全国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网络,不断健全孕前产前检查和疾病筛查制度,努力降低包括罕见病在内的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去年12月4号,常州市民陈先生的妻子在当地医院生了一个女儿。然而没有想到的是,孩子刚出生,医生就告诉他,孩子有问题。

  常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的专家会诊后,判断孩子患了先天性鱼鳞病,俗称“火棉胶婴儿”。这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是基因突变引起的。这已经是市妇幼保健院接诊的第二例得这种病的患者。“火棉胶婴儿”在新生儿时期容易患皮肤感染,严重的可导致败血症,常致婴儿死亡。

  很多人认为,自己与家人很健康,没有家族遗传病史,罕见病与自己无关。专家表示,这是一个误解。因为科学研究显示,平均每个人都携带了3到4个隐性遗传的致病突变,看似健康的夫妻却可能非常巧合地携带了相同基因的致病突变,就有可能生育患有遗传病的孩子。

  医生表示,就算第一胎生育了正常的孩子,再次妊娠还是会有罕见病的发生的风险。所以,罕见病产前的“三级预防”是每个家庭都要重视的问题。

  常州市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科副主任技师刘建兵告诉记者:“第一级预防:孕前检查,夫妻双方在备孕前进行优生四项、染色体检查、携带者筛查等,看是否携带致病基因变异。第二级预防则是孕期检查,把高危的孕妇筛查出来。第三级预防则是新生儿筛查。出生后抽第一滴血就能查苯丙酮尿症(PKU)等27种遗传代谢病,一旦查出可及时治疗、干预,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王敏 《零距离》记者/范涤青 编辑/梁瑄)

标签:正在获取...

来源:荔枝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