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江南第一大龙”的前世今生|传承人

2021年02月15日 10:06:06 | 作者:倪习娟 江苏教育频道/李鹏 | 来源:荔枝网 | 点击:正在获取...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6029d6fef3ca6205856bfe5c 29805754 2021-02-15 10:06:06 /a/20210215/6029d6fef3ca6205856bfe5c.shtml

  “舞龙”民间又叫“耍龙灯”,是中国分布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民间舞蹈。舞龙源自古人对龙的崇拜,而龙舞中蕴涵的开拓奋进、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溧水和凤镇骆山村的骆山大龙,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杨培庵

  相传当年骆山村进士杨培庵进京赶考途中救治了一条断尾小白龙,小白龙为报救命之恩,便护佑起杨家,造福一方百姓。骆山村的百姓为感念小白龙,便有了新春舞龙灯的习俗,不扎制龙尾也成了“骆山大龙”的一大特色。

  因其龙头高2.7米,宽2.5米,龙头相当于半间房子,龙身巨大,体长近百米,参与者达五百人之多,故有“江南第一大龙”之称。

  骆山大龙几经沉浮,一度中断。作为骆山大龙第四代传承人的杨木海,十数年来一直在为骆山大龙的恢复和传承不停奔走。2005年,骆山大龙再度兴起并一直持续至今,在溧水、高淳等周边地区影响深远。

  “腊月正月到骆山看龙”也成为了周边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娱乐活动。2008年,骆山大龙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骆山村,是坐落于石臼湖畔的古老村落,今年已经73岁的杨木海从出生就没有离开过这里。相传早年每当新年来临时,石臼湖正值枯水季节,骆山村的百姓便在湖滩上舞起龙灯,载歌载舞、龙舞盘旋,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人口平安。舞龙的时间多从腊月二十四开始,持续到次年正月十八,共约25天。

  骆山人的舞龙文化没有文字记载,全靠世代老人的口传心授。因为骆山大龙耗资巨大,参与人数众多,故而组织起来十分困难,曾一度中断。

  据村里的老人回忆,近百年来舞龙的次数也是寥寥无几。1983年,在骆山大龙第三代传人杨昭金、杨书福等人多方努力下,训练了一支舞龙队,当年37岁的杨木海也入选其中。

  距离当时最近的一次舞龙是在1945年,40年过去了,很多参与当年舞龙的老人都相继离世。靠着一些残存的记忆,杨昭金他们把大龙的样貌绘制了出来,并聘请了专业的扎龙艺人扎制。

  当时骆山大龙的扎制工艺十分讲究,大龙制作要经过扎制龙身骨架、糊纸、彩绘等主要步骤,尤其是龙头,高大、阔气、更显威武,龙嘴扁平,龙鼻形如元宝,寓财源广进之意。

  龙头扎制108将,为历代英雄人物如三国时期刘关张、宋代杨家将等。扎一个龙头,五天能结束,龙身要二十天完成。

  中断了近40年的大龙再次呈现在了骆山村村民的眼前,老百姓欢欣鼓舞,踊跃参加。但好景不长,骆山大龙在1983年表演过后,又一度中断,直到2005年,国家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骆山村舞龙的积极性又被激发了出来,村里组建了龙会,重新恢复了骆山大龙。这一年,杨木海加入龙会,被推选为副会长。

  在杨书范、杨木海等人的组织下,龙会发动村民捐资6万元,雇请高淳扎龙艺人,依据先前的图纸,扎制出一条新的骆山无尾大龙,村里参与过舞龙的老艺人自觉聚集到一起,制作66扇云板和各式彩旗,培训年轻的舞龙者和跳云儿童。至此以后,骆山大龙的造型和表演程序被固定下来,一直沿袭至今。

  骆山大龙表演程序可分为起草、白龙开光和舞龙表演三个阶段。

  “起草”的日子,就是舞龙的开始。舞龙者按顺序集中于龙会门前,摆出列队阵势。三声炮响后,十面绘有蟠龙、麒麟、貔貅、蜈蚣等图案的大旗在前引路,紧跟其后的是 4盏用来开道大红灯笼,龙珠引领下的舞龙队伍,伴随着4 队喧天锣鼓和高亢喇叭 ,依次进发,直至湖滩,队伍浩浩荡荡,热闹非凡。

  大龙到了湖滩,列开阵势,进行开光典礼。号炮三响,鞭炮齐鸣,锣鼓、喇叭起声高奏齐喧,接着进行摆设香案,敬香、请神、接神等程序,由德高望重的长者进行祈祷,乞求风调雨顺,一方平安。

  为表示虔诚之意和对舞龙的祝贺,村民、外来亲属、民间团体还要给大龙挂红,封彩礼过后白龙开光仪式宣告结束。“舞龙”是跳珠、跳龙、跳云三部分的有机统一,需要各队密切配合。

  跳珠是由掌珠人举着龙珠在前面引导龙首前行。掌珠人引导龙头前行做出各种穿蹦跳跃动作,龙头跟着进行表演。这个跳珠人尤其重要,表演精彩、活泼、洒脱与否,全仗龙珠的引导。

  掌珠人手持火红龙珠,百般引诱大龙,大龙在掌珠人的引导下,高低起伏蜿蜒前行,时而缓慢,龙头点点,温顺可爱;时而飞奔,高昂龙头,威武凶猛。因龙身巨大,跳龙人需分作两队交替上阵、轮番表演,摆出“巨龙摆尾”“一字长蛇阵”“盘旋阵”等阵式。

  为了弥补观赏性不足的弱点,还会组织66 名 8 岁至 12岁男童进行跳云,他们身着彩衣、头戴彩帽、脚穿绣花鞋,在唢呐、喇叭声中翩翩起舞。

  孩子们手中的两块云板上下翻飞,头上彩带飞舞,彩球晃动,迈着轻盈的步伐,时而穿蹦跳跃、时而造型亮相,不时摆出“双龙出水”“满天星”等阵式和“天下太平”“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等字样。

  尤其是晚间观看骆山舞大龙,更是壮观至极。远远望去,在灯火的照耀下,骆山大龙更显华丽、威武、壮观。

  自从2005年恢复骆山大龙,十余年来就再未中断。2009年,杨木海接替杨书范,出入龙会会长。

  杨木海上任以后,看到每次舞龙结束,大龙都无处摆放,只能任凭风吹日晒,心里心疼不已,暗下决心一定要把骆山大龙陈列馆建起来。但是建造费用高达几十万,这对于杨木海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杨木海说:“是我负责造起来的,当时有40天没有干农活,村里每家每户一起出资,大家一起搞起来的。” 

  最终,杨木海多方筹措,一共筹集了50余万元,骆山大龙陈列馆终于建造起来,这座气势恢宏的大殿也成了骆山村新的地标。

  近年来,当地政府也加大了对骆山大龙保护和宣传的力度,杨木海带队先后参加了多次溧水区“草莓节”和南京市国际梅花节的演出活动,骆山大龙也声名远播,成为了溧水区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现如今舞龙也成为了维系年轻人和家乡的纽带,一到舞龙的日子,骆山村的年轻人不管身处何地,都会回乡参与舞龙。

  曾经世代承袭的骆山大龙终于得到了真正的传承。2012年,杨木海被评为国家级非遗项目骆山大龙代表性传承人。杨木海说,把骆山大龙世世代代传下去,就是他最大的心愿。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联合打造 非遗传承主题《传承人》

  守住民族之魂,讲述非遗背后故事!

  更多精彩节目,请关注江苏教育频道周一至周五每天19点30分首播的《江苏教育新闻》栏目。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倪习娟  江苏教育频道/李鹏 编辑/高若婷)

标签:正在获取...

来源:荔枝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