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春晚《国宝回家》,除了首次亮相的天龙山佛首,现场还展示另一件流失海外后重回祖国怀抱的文物——《五牛图》。
《五牛图》是我国目前所见传世书画中最早作于纸上的作品,被视作“镇国之宝”, 极具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五牛图》从故宫流失多年后,于上世纪50年代初现身香港文物市场。为了国宝回归,国家动用外汇储备抢救征集回来,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其实《五牛图》的作者与南京石头城有段不解之缘。
《五牛图》作者韩滉(723~787年),字太冲,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经历玄宗至德宗四代,是唐代宰相韩休的儿子,在唐德宗时期历任宰相、两浙节度使等职,封晋国公。
唐朝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中原战乱不断。建中四年(783年),泾原(今属宁夏固原市)发生兵变,一路打到了大唐帝都长安,唐德宗逃亡陕西乾县。
得知这个消息后,时任检校礼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韩滉一边出兵三万讨贼,为皇帝送去高档布料十万匹;一边封闭关口和桥梁、修筑金陵石头城,开凿水井,囤积粮食。石头城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韩滉对石头城进行了大范围的改筑,并向北扩建,成为同气相连的五座城池,史称“韩滉五城”“石头五城”。
韩滉修城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加强金陵一地的防卫,用以抵抗来犯的叛军,避免战祸蔓延到江南,也为万一唐德宗南逃渡长江做准备,可谓有备无患。
《旧唐书·韩滉传》记载,韩滉为修筑“石头五城”,役使数千兵士,每天都必须完成规定的任务。他还在石头城中建造了官舍宅第数十所,准备作为皇帝的行宫。韩滉五城的遗址到南宋时还可以看到。
叛乱平定后,韩滉虽然在平定叛乱中立下大功,却免不了被人进谗言说功高震主,幸得另一宰相李泌为韩滉再三申辩,才免除了丧命之祸。唐德宗只好将韩滉提拔为宰相,并赐南阳郡公的爵位,夺取军权,实际上是明升暗降。
韩滉虽然是宰相,但他两袖清风,衣裘被褥,十年一换。宅门简陋,仅能遮蔽风雨。他清廉疾恶,从不为家人敛财。从他做官直到宰相,前后乘坐公家马五匹,没有一匹不是老死在槽下。
韩滉也是为著名的大画家,擅画人物和畜兽,写牛、羊、驴等走兽神态生动,尤以画牛“曲尽其妙”。他画的牛,姿态真切生动,具有一种浑厚朴实的风格。
《五牛图》,图画五牛,形象不一,姿态各异,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头,动态十足。每头牛皆目光炯炯,作者通过对眼神的着力刻画,将牛既温顺又倔强的性格表现得极为传神。
韩滉创作《五牛图》,目的是表明自己的内心想法。他用一头被拴着的牛表明自己不愿意为官,又用另外四头牛来显示自己的多元生活方式。比如可以纵情山水,可以享受天伦之类,可以约三五好友畅谈人生、举杯闲聊。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丁凤云 编辑/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