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很多单身男女们又到了被父母各种花式“催恋爱”“催结婚”的“难熬时刻”,但感情也要看缘分,不能因为被催得紧就失去理性,轻易和一个人走向恋爱甚至婚姻的状态。昆山的小婷就因为一次相亲,经历了一场难以置信的骗局。今天上午,昆山市人民法院发布了案件的详细情况。
27岁的小婷至今还是单身,虽然父母没有刻意“逼婚”,可看着周围同龄人纷纷结婚生子,她内心也是十分羡慕,老乡小李提出来想要给她介绍个对象,小婷没有拒绝,表示可以见一见。当晚,小李带着小婷来到昆山城西的某商业广场,见到了前来相亲的小钱。初次见面,小婷觉得小钱并非自己喜欢的类型,短短十分钟就找借口离开了。小李见状,并没有跟她一起走,而是留下来陪同小钱。在此之后,小婷没有和小钱再有任何联系,也就淡忘了这件事。
直到半年后,有一天,小李突然联系小婷,说小钱想再见她一面。小婷表示自己跟小钱并无联系,没有见面的必要。但在小李再三请求下,小婷同意了,这时小李又恳请小婷见面时不要拿出手机,以免被小钱要求加微信,小婷也没多想。谁知见面后,小钱上来对小婷就是一顿责问,“为什么不接我电话?你的事情解决了吗?你奶奶的后事怎么样了?”这让自己的奶奶还健在的小婷一脸茫然。面对窘境,小李不停脚踢小婷,暗示她保持沉默,小婷上前与小钱求证,此时小钱却道出了一直转账给小婷并在跟她“谈恋爱”的说法。感觉事态严重的小婷选择了报警,警方很快赶到将他们一起带到了派出所进行调查。面对警方的讯问,小李只能将所有的事情交代了出来。
原来早在小李组织的双方第一次见面后,小钱就对小婷很中意,希望可以进一步发展,还请小李从中帮忙撮合。由于小婷并无此意,小李便利用自己亲戚闲置的手机号码注册了新的微信账号,将小婷的微信头像、朋友圈状态完整“复制”过来,并以此微信添加小钱,慢慢地聊天发展成为“男女朋友”。由于小钱在外地工作,无法经常回昆山,他误认为一直和自己聊天的是小婷,完全沉浸在恋爱的喜悦之中,对这个“女朋友”也是呵护有加。
据小李交代,由于欠下许多外债,自己经济很紧张,便动起了歪脑筋,以小婷的身份向钱威索要钱财。半年多时间,小李冒充小婷以需要过生日、购买手机、出国旅游、外婆过世等理由,同时还要求“保管”小钱的存款,合计骗得钱款12万余元,另外还收了小钱赠送的一只水晶手镯。事发后,知道实情的小钱感觉自己不仅经济受损,感情上也受到了打击。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人小李在多次冒用小婷的身份同被害人小钱微信聊天,并以谈男女朋友的名义通过手机转账等方式骗取小钱人民币12万余元和手镯一副,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他人财物,且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最终,昆山法院判决被告人小李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同时,退赔被害人小钱尚未追回的财产损失。
法官提醒:不管是恋爱还是婚姻,良好的感情是交往的基础,但在此过程中并不能被爱情冲昏头脑,尤其在涉及金钱往来时还需多留个心眼。本案中的犯罪分子利用新型社交方式,将他人微信朋友圈进行“拷贝”,犯罪手段隐蔽,让人难以辨别。在此也提醒年轻朋友,在交友过程中,多一份谨慎才能避免权益受损,让不法侵害无可趁之机。
(来源:《零距离》记者/孙艳 编辑/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