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欢腾的舞狮点燃迎春气氛、书法家现场泼墨挥毫写春联、南京白局传承人唱起《欢欢喜喜过大年》……昨天(2月6日),由南京旅游集团、南京市博物总馆、“我们的节日”南京工作室主办的2021年第八届南京民俗文化节暨首届南京楹联文化节,在南京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精彩呈现。红彤彤的年味,吸引了不少市民围观,感受传统民俗文化的别样趣味和无限魅力。
锣鼓喧天的热闹气氛中,两只大狮子在人群中穿梭起舞,从大板巷出发,一路来到南京民俗博物馆门口,楹联家们挥毫泼墨,在现场撰写春联。除了能收到楹联家送上的福字和对联,还能走进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提前感受年味。在这里,“非遗过大年——'我们的节日'主题艺术精品展”正在展出。
原汁原味的江南丝竹《紫竹调》和南京白局《欢欢喜喜过大年》节目引人入胜,更有南京云锦、金陵剪纸、南京泥人等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非遗“绝活”,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
南京剪纸市级传承人张钧今年制作了《春牛图》和《年年有余》,“《年年有余》以传统的鲤鱼和莲花做了一个传统图案,底下是浪花,南京剪纸讲究的就是粗中有细,拙中见灵,水花的话是非常细腻的,也特别费工时,做这个鱼大概是3-7天时间。”
南京泥人省级传承人何斌今年为牛年做了一套福牛献瑞,“主题就是一个小福牛,有献福的,也有献我们南京的雨花石。先把它捏制成型,经过晾干,然后再用低温烧制,进行彩绘。希望小朋友们通过接触非遗能够多了解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
正值假期,不少家庭借此次活动开展寒假研学,体味传统文化内涵。通过非遗传承人的零距离交流、手把手指导,激发了孩子们关心、关注和传承非遗项目的激情和热情。
“妈妈带我来感受民俗文化,我觉得非常有趣。”小学一年级学生卜同学说。
小学六年级的沈同学非常喜欢展馆里的剪纸艺术,“很有寓意,我经常来这里,木雕也很有个性,非常真实,我很喜欢。了解这些民俗文化,学习民俗文化,更好地传承我们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这些手艺。”
在家长李女士看来,通过活动,小朋友不仅可以在甘熙故居了解到民居建筑风格,还能够去欣赏到这些民俗艺人是如何进行工作的,“对于小朋友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有很大帮助,另外他们能够从这些中得到寒假作业的一个素材,能在这样的活动中收获很多。”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沈一秀 编辑/赵梦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