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来说,最大的幸福感是就近享受便捷优质的服务。在江苏,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在社区、甚至在家里,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康复服务。今天(2月5号),记者走进了南京市燕子矶街道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点。
今年58岁的南京市民蒋女士,2007年因脊椎损伤而高位截瘫。一级肢体残疾并没有把她困在家中,每周一到周五,她都会坐着轮椅来到燕子矶街道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点,免费接受康复训练,吃午餐,做手工、参加活动等。示范点里,康复训练室、日常生活模拟训练室、辅助器具、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相关器材一应俱全。这里对于她,就像另一个“家”。
“以前我的脚总是水肿,现在每天一觉醒来就消肿了。”蒋女士一边接受康复治疗师魏文会的手法按摩,一边欣喜地告诉她。“我在家的时候,每天就按照你教的手法,经常在轮椅上做支撑减压运动,感觉确实对血液循环有好处。”
“我在这边工作两年多了”,南京市燕子矶街道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点的康复治疗师魏文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因为社区每个残疾人情况不一样,我们就针对他想要恢复的功能,提供相应的康复计划,分成两类。一类是能自己来站点接受康复训练的,另一类是居家接受上门服务的。我们会跟同事几人分开,轮流。有的在点上,有的会每周几次上门,这样保证每个残疾人都可以服务到。”
“接受社区康复训练后,以前很僵硬的关节不怎么僵硬了。每天来这里,我的精神状态也比以前要好很多。”蒋女士告诉记者。
据了解,燕子矶街道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点共对辖区内106名持证残疾人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38名重度残疾人实施定期入户巡诊服务。在江苏,像这样的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点,2020年建成了221家,2.2万名残疾人在社区、甚至足不出户,就享受到了专业的康复服务。
今年,江苏还将新增16-59周岁无业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托养服务1万名,为3万名残疾儿童提供服务。同时推进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需求的残疾人实现家庭医生签约率100%。
2021年,江苏省及有关设区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为残疾人朋友办好这些民生实事。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许宸 编辑/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