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气温骤降,面对这种断崖式降温,中老年人,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问题或高危风险的老人,要格外注意心梗以及脑梗等疾病的发生。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这方面的防护呢?
今天(12月30日)上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病房住满了因为心梗等疾病入院的患者。今年61岁的吕先生几天前就感觉胸口有些发闷,但他稍作休息,症状就会有些减轻,因此也就没在意。谁知,在他骑着电动车外出接外孙放学的时候,突然感觉不对劲。
根据吕先生的症状,医生判断他属于突发心梗,通过心电图等检查进一步明确后,医生为吕先生紧急实施了急诊手术,总算让他转危为安。与吕先生相比,仍在监护室治疗的曾先生要年轻得多,今年才45岁。曾先生来自重庆,是一名长途货车司机。当时, 他来常州送货,第二天一早起来就出现了胸痛的情况。身体一直很好的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出现心梗。
医生表示,气温突然下降,皮肤等处的血管急剧收缩,可导致血压升高,代谢加强,对于原本有心脑血管病基础的人群来说,可能使心脑血管承受更大压力,人体供应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管,在此时可能出现痉挛现象,引起像胸闷、胸痛、头痛、头晕等不适感觉。伴有心脑血管硬化狭窄的人群,血管急剧收缩后,可能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柯海燕介绍:“其实就是气温骤降的时候,我们身体要适应这个温差很大的情况下,它需要一个保护性,为什么血管会收缩?血管一收缩散热就少了,它会让你的体温保持恒定的一种状态。其实冷到一定的程度这样以后,就一直这样冷,身体适应了就没有这样剧烈的应激反应。关键在于气温刚下来,那个短期内的几天身体还没有完全适应,那个反应比较重。”
除了心梗,气温骤降还容易引起急性脑梗塞的发生。为此,医生提醒,室内跟室外温差比较大的情况下,市民要注意保暖,出门戴帽子、口罩、围巾等。同时,饮食上尽量做到低盐、低脂、低糖,注意营养均衡。第一,中老年人减少在户外活动的时间,避免凌晨或者清晨在户外活动,减少爆冷的机会。第二,如果在室内的话,还是要采取一些防止体温降低的保暖措施。空调可以适当打开,同时多饮水,减少血液粘稠机会。
(来源:《零距离》记者/胡艳 编辑/梁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