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和平 重走“南京安全区” | 第五站: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总部

2020年12月11日 22:42:13 | 作者:顾倩颖 | 来源:荔枝网 | 点击:正在获取...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f4e48de6337d4c0d811c8f58d68bb43a 28230730 2020-12-11 22:42:13 /a/20201211/f4e48de6337d4c0d811c8f58d68bb43a.shtml

    1937年冬,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11月下旬,留守南京的20多位国际友人成立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

    他们与中方人士一道建立了3.86平方公里的安全区,托起了中国难民“生”的希望。

      2020年距离那段惨痛的历史已有83年,今天的南京城祥和繁荣。

     岁月更迭,历史永存。

    追忆过往,珍爱和平。

    请跟随我们《感恩和平  重走“南京安全区”》

  在美国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里存有一张老照片:五名外籍人士站在一扇门前,神情肃穆,他们的左臂上戴着国际红十字会袖章,这张照片拍摄于1937年,是拉贝和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部分成员在安全区总部门前的合影。83年前,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成立,总部设在南京市宁海路5号,委员们多次在这里开会商议救助计划,如何保护界内难民的安全、生计和医疗。

  行走在南京颐和路历史街区,门牌号为宁海路5号的建筑格外与众不同。这座苏州古典园林风格的二层小楼是中国近现代建筑四杰之一——童儁先生的作品。这里曾是金城银行的别墅,抗战胜利后也做过美国总统特使、五星上将马歇尔的公馆。但更应该被我们记住的则是:这里曾是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总部的所在地。

  国民政府撤往重庆以后,宁海路5号交给了德国大使馆。在德国大使馆撤离南京之前,就把宁海路5号转交给了德国西门子公司南京办事处的主任约翰•拉贝,后来,拉贝就把宁海路5号作为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总部。

  1937年12月13号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后,数十万难民涌入安全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委员们开始四处奔走,除了制止侵华日军在安全区内的暴行,还要在日益困难的局面中为难民们筹集最基本的食物和药品。约翰·拉贝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9时,在宁海路5号,我们总部召开全体难民收容所负责人会议。我在墙外布置了一个岗哨,万一我们的房子像上次那样被日本宪兵包围起来,他就立即通知德国大使馆。我们1月17日的信已被日本人拒绝。就是说,我们在城里既不可以运送米,也不可以运送其他粮食。日本人似乎是想把难民们饿死。

  ——《拉贝日记》

  83年前,有一首歌曾在安全区广为传唱,歌词只有88个字,作者是鼓楼医院临时行政主管詹姆斯•麦卡伦。“渴望蚕豆做早餐,蚕豆做午饭,蚕豆做晚饭……。”

  当时这首《南京难民合唱曲》被亲切地称为《蚕豆歌》。它流传的时候,安全区里储备的食品,已不够维持一个星期。这时,委员会设法从上海筹到了100吨蚕豆。于是,麦卡伦一次次开着救护车运送蚕豆,被难民称为“运粮大使”。

  那时的南京城,侵华日军对外籍人士行动严格控制,摄影摄像绝对禁止。美国人约翰·马吉用仅有的一台16毫米摄影机将侵华日军在南京的暴行拍摄下来,这些真实的镜头也成了有关南京大屠杀唯一的动态画面。马吉在他的影片引言中写道:“必须小心谨慎地行动,摄影时千万不可让日本人看见。”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30万,无数妇女遭到蹂躏残害,无数儿童死于非命,三分之一建筑遭到毁坏,大量财物被掠夺。尽管面临巨大的危险和困难,在这期间,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依然履行了自己神圣的职责。

  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王卫星说:“宁海路5号这栋建筑,它是在1937年日军大屠杀期间,在黑暗中的一点光亮,在绝望中的一点希望。在残暴的日军面前,还有一些他们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捍卫人性,我相信我们这种精神,这种遗产,我们会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顾倩颖 编辑/许婷)

标签:正在获取...

来源:荔枝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