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我家:扬州“最小”园林中的安居梦

2020年12月06日 14:44:17 | 作者:方晨 | 来源:荔枝网 | 点击:正在获取...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1a5df7cd45e1404c87b2ebfb3e80464b 28103127 2020-12-06 14:44:17 /a/20201206/1a5df7cd45e1404c87b2ebfb3e80464b.shtml

  提到扬州,很多去过的人都会感叹,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大运河穿城而过,名胜古迹随处可见……

  然而,只有真正生活在扬州的人,才能真切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宜居感。

  12月4日,一位老扬州邀请记者,一起去他家玩玩。

  位于扬州东关街的这处民居,是杜祥开的家,从出生起,他就一直住在这儿,到今年,已经有65个年头了。

  作为1982年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扬州历来就注重对古城的保护。上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条件逐步改善,杜祥开用20年的时间,翻修了自家这个300多年的老宅,他将占地120平方米的老民居院落,留出2室1厅1厨1卫,共75平方米用于居住,另外45平方米都用来造园林,小院子里亭台楼阁俱全,是目前扬州城区最小的园林。

  杜祥开向记者介绍他的得意之作。“我这个亭子是八角亭的四分之一,巧妙地利用东南方向这个墙角,看上去好像是在山上头,大小比例恰到好处,根据我这个园子来设计的。我们扬州我跑了很多的公园,瘦西湖、个园、何园,都没有这种设计。我自己设计,自己营造。”

  记者跟着老杜过了小红桥,坐在亭子里面喝一口茶,有一种在家里度假的感觉。杜祥开介绍:“它叫步桥,一步就能走过来了。这个桥在我们扬州还有点小名气,扬州最大的桥,润扬长江大桥,最小的桥,就是我家这个祥庐的小红桥。”

  红桥底下的水,基本上六七年不换水,有螺蛳、河蚌、水生植物,能够起到净化水的作用。

  植物有上百种,梅兰竹菊都有,一年四季都有花。芭蕉到夏天的时候,它的叶子比较宽比较大,能够起到遮阴的作用,到了冬天的时候,它就枯了,不挡太阳。

  小巧的庭院,凝结着主人的聪明才智和辛劳付出,随处可见的石刻文字,向子孙后代传递着不忘艰苦朴素,坚持努力学习的家风,杜祥开笑言,原先,他只是想给自己和家人,打造一方秘密花园,没想到,"祥庐"竟吸引到一批中外粉丝。 

  杜祥开告诉记者:“有三十几个国家的人来参观,最多的一年来了4000多人。德国、美国、法国、英国、以色列、日本、韩国,包括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最多的一天来过10个国家的人。《孤独星球》旅游杂志上面,写的一个《新私家园林》,介绍了我这个地方,所以说上次有一个外国人就拿了这本书,慕名到我这来。”杜祥开说:“因为我这个园子,实际上是真正的老百姓的园子,不收门票。”

  杜祥开和他的"祥庐",引燃了扬州人的造园热情,越来越多手头逐渐宽裕的扬州人,来到"祥庐"参观学习后,也在自家院子里,营筑起了山水世界。

  扬州市民曹如华在杜老师帮助下,实现了造园的梦。

  近年来,在政府引导下,老城区按照“自主参与,政府补贴”原则进行整体修缮,提高了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如今,扬州传统造园技艺,已经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10月底,扬州市区已经新建了250多户新私家园林。

  记者感言:扬州是一座园林城,这些年,大大小小风格迥异的几百个新私家园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也让这座园林城市更加名副其实!老百姓眷恋着传统老宅,他们用自己的微薄力量,继承和发展着扬州园林文化,当地政府持续推进古城保护利用,鼓励居民开展家庭绿化,建设园林庭院,让千年古城,既保持古色古香的风韵,更充满生机和活力。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方晨 编辑/国正)

标签:正在获取...

来源:荔枝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