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防疫工作者分担消杀重任,用色彩认知模式为盲人打开感知世界的“新窗口”……这些极具实用性的创新作品,都来自南航大学生的独特创意。10月26号,南航第九届“天宫杯”研究生创新实验竞赛开幕,70余项年度最新创新作品角逐总额逾十万的奖金。
喷雾式防疫机器人助力消杀“无死角”
来自南航航天学院的梅宏、唐佳豪和王宁,带着“喷雾式防疫机器人”项目来到了竞赛现场。机器人自带“四条腿”,可以在主控机的控制下,替防疫工作者分担消杀工作。谈到机器人的设计思路,航天学院研究生王宁介绍,在目前的疫情常态化防控趋势下,酒店、银行、车站等场所成为了消杀的重中之重。“用机器代替全副武装的工作人员来进行消毒,不仅可以分担他们的工作,也会相对减少二次污染的可能性。”
记者了解到,这款机器人由航天学院的三位研究生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完成,制作成本在3000元左右,虽然“个头”不大,但却有“小个子”的优势,一些大型设备不容易进入的角落,喷雾式防疫机器人都可以兼顾到。机器人还自带了激光雷达建图、自主导航等功能,搭载喷雾消毒系统,能够对指定场所进行自主消毒。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主控机对机器人进行控制,指定其到某一地点展开消毒工作。“水箱中的水位也能实时监控,水位过低时,机器人会将水位报警信号发送给上位机,它也会根据自主导航系统返回,这样工作人员就能立刻采取行动补充消毒液了。”王宁说。
为盲人打开感知世界的“新窗口”
南航艺术学院、机电学院和航天学院的同学们带来的另一个项目是“基于听触觉的盲人色彩识别装置设计”。艺术学院19级研究生罗欣怡展示了一堆五彩的电线,还有一块触摸板,并演示了装置设计的使用过程。通过在电脑上设定程度“一架飞机”,触摸板上不同的电机便开始有序转动。
“盲人的触觉比普通人更灵敏,在这基础上,我们有了设计的最初思路。”罗欣怡告诉记者,盲人由于视觉障碍,无法获得图像的轮廓、色彩等信息。视障群体由于对颜色的认知不全,只能通过记忆来记住个别颜色的词汇,但无法对颜色产生心理认同。“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对视障人群的色彩认知心理进行研究,构建科学的盲人色彩认知模型,并通过装置设计帮助盲人进行色彩认知与学习,通过触觉让盲人感受丰富多彩的世界。”
73项创新作品角逐逾十万的奖金
“与一般科创比赛不同的是,我们要求学生要根据创意做出实物,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郑祥明介绍,本次“天宫杯”研究生创新实验竞赛吸引了100多项创新实验项目前来报名,最终选出了73项作品,它们将角逐总额逾十万的奖金。
参赛作品的覆盖面较广,涵盖航空航天、机械加工、信息通信、材料化工、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如全矢量无级变姿飞行器、便携式静脉显像仪、VR的穿戴式指端力反馈装置、眼球驱动智能病床系统、爬壁机器人、六足仿生机器人、喷雾式防疫机器人等科创产品首次亮相。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王尧 编辑/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