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歌曲的旋律在校园内唱响回荡,这一次,童声并不稚气而是充满着昂扬的力量,9月10日下午,以“唱响烈士‘遗作’,传承雨花英烈精神”为内容,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和南京市中山小学同步上了“开学思政第一课”,让红色种子在孩子们心里落地生根。记者还在现场了解到,南京将推广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教学。
旋律响起,雨花英烈的形象和精神更加丰满
“逼我口供招,至死不承认,意志要坚牢”“肉体受痛苦,精神永不挠”……当现场聆听和传唱这首红色歌曲,静静感受雨花英烈表达坚贞不屈的歌词,雨花台区实验小学的孩子们被深深触动。
这首歌名为《苛刑歌》,是由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恽代英创作的,描写的就是他当时在狱中的情景。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恽代英始终没有屈服,不断鼓励身边的难友们,在狱中传播革命思想。
“当年恽代英烈士牺牲后,他创作的《苛刑歌》歌词靠脱险的同志回忆并保存下来。”常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老师康艺佳现场给孩子们讲述恽代英的故事并现场教唱这首烈士遗作。
据了解,恽代英从小就被誉为“奇男儿”,生前留下290万字的文章著述,此外,他还很有学习之道,从14岁开始,就通过记日记的方式督促自己上进并修身自省。“在他的身上有四点精神特别宝贵,至今仍熠熠生辉,值得同学们学习与传承。这就是勤奋的求知钻研精神、强烈的爱国忧民精神、高尚的道德人格精神和英勇的奋斗牺牲精神。”在康艺佳声情并茂的讲述中,孩子们更加深刻理解恽代英烈士的精神,并在康老师的指挥下充满感情地唱起了这首《苛刑歌》。
“英雄中队”的一堂“代入式”思政课
“哪位同学能说出咱们学校以雨花英烈命名的‘英雄中队’?”当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社会教育部讲解接待科科长王粲现场刚刚抛出这个问题,一双双小手齐刷刷举起。“这些孩子可以说是在雨花台周边成长起来的,但平时去馆里参观,只是看到展陈,今天我们把烈士故事和原创红色歌曲带进课堂,可以让他们产生共情。”王粲说。
“很多学生能主动举手讲述自己所知道的雨花英烈的故事,这样一上来有代入感,不用刻板的说教,学生们会觉得哦,是自己熟悉的一个人,原来还有一些事是我不知道的,那么他就愿意听,也能听进去,非常灵活地运用了雨花台红色资源。”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社会教育部副部长郭琦表示。
据了解,中山小学有着全国第一支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少先队中队——卢志英中队。雨花台区实验小学更有着12支“英雄中队”,这其中有10支“英雄中队”是以雨花英烈命名的,包括邓中夏中队、恽代英中队、孙津川中队等等。之所以选择在这两所学校开设这样的思政课,是因为它们自身就有着“英雄基因”。在南京的很多中小学里,都有“英雄中队”,英雄的名字成为中队代号烙入每一个班集体建设中,再开设这样的思政课,同学们自带亲切感,融入其中。
雨花英烈的故事和原创红色歌曲让孩子们汲取到了向上向善奋发图强的精神力量。据郭琦介绍,今年4月初,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推出的“雨花英烈生前原创歌曲”专题网页上线,首次向社会集中展示6位雨花英烈生前创作的17首歌曲。7月,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向社会发出传唱英烈原创歌曲的倡议书,截至目前,已经收到了近千个传唱音视频,覆盖了雨花英烈生前所在的22个省级行政区,不少歌曲经反复吟诵,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传唱度。
主持人、讲解员、党史专家坐到一起,讲述传唱,用一场小型演出的形式,同构了一堂短短的思政课。“当唱起《苛刑歌》的时候,不少同学挺直腰板,就像狱中不屈的恽代英烈士,我觉得这种‘沉浸’就是对孩子们最好的教育,也是我们来上这堂课的意义。”江苏新闻广播主持人董婕说。
“思政第一课,不仅仅在课堂上,也不局限于英雄中队”,南京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思政课老师要做一个很好的引路人,让我们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能够在思政课的意识上更加强化,在德智体美劳上能够得到健康的、茁壮的成长。”该负责人透露,南京将在全市推出推广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根据不同学段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和目标,通过课堂内外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政课教育。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王尧 编辑/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