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学期,对于扬州大学兽医学院的王捍东教授来说,真可谓是一个既充满挑战也收获许多成就感的一学期。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还有一年就要退休的王捍东,不得不开启了他人生中的又一个“第一次”—— 网络直播授课,他也因此第一次当上了“网络主播”。通过在线教学,王捍东完成了本科生的《兽医临床诊断学》和硕士研究生的《兽医临床检验学》等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疫情下的教学“变局”
像王捍东一样,本学期因为疫情的影响,扬州大学1948名专业教师通过扬州大学网络教学平台、中国大学MOOC、超星平台、腾讯会议、强国视频会议、雨课堂、钉钉、QQ、微信群等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先后共开设线上教学课程2046门、3979门次,师生总计进入课程534.42万人次,发布课程通知6035条,课程论坛发文41.17万条,学生上交作业53.46万次,提交各类测试29.24万次。在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目标基础上,通过加强在线教学质量监控与督导,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教学“变局”,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我们主要向专业老师们推荐了2个教学平台,即中国大学MOOC平台和扬州大学网络教学平台。利用中国大学MOOC平台引入优质课程,供师生使用;以学校现有网络教学平台为主体,通过课程梳理和整合形成一批校内自有的教学资源供师生开展线上教学。”扬州大学教务处处长王承堂介绍。春学期开学前,为保障1500余门次的课程顺利开展在线教学,学校教务处通过数据评估,与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积极联动,在两周内完成了平台硬件提升计划的制定、硬件部署、数据迁移和环境调试工作。2月24日,学校线上开学首日,平台早间瞬时在线人数即突破10000人,经受住了大考。
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在变
早在2月7日,该校电气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的吴桂峰老师就利用雨课堂技术给全院老师开设了一堂生动的线上直播教学示范课——《 30分钟学会在线直播》,帮助全院老师简单、高效地学会直播教学。“吴老师的直播课除了进行正常教学,还可以随机点名,以弹幕、多屏互动等形式进行问答,答对题目还能收到课堂红包。”该校测控1901的同学们听完直播课纷纷表示,雨课堂比想象中要更具互动性和趣味性,课后同学们还可以通过扫二维码的方式,了解课程中的疑点、难点和创新点。
为全面高效掌握全校线上教学的开展情况,及时了解每一个线上课堂的教学反馈,扬州大学教务处开发了在线教学信息采集工具,方便教师及时填报并记录其开展在线教学的详细信息。该小程序可以搜集到两类信息,一类信息为线上教学的基础信息,即课堂是否开展线上教学,如果开展则需填报所选的线上平台、教学群号、首次开课日期、线上周授课时长等;另一类信息为每日线上授课后的日志信息,教师只需填写关键数据,如参课学生数、授课时长、授课效果以及授课章节。这些数据便于学校及时掌握线上教学开展总体情况,是保证线上教学质量的关键。
扬州大学副校长俞洪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规模线上教学导致教育的“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也改变了学校的“管”。“此次疫情防控成为改变和夯实教育理念的重大契机,我们要主动应对这一‘变局’,进一步强化教学思想的前瞻性、教学理念的先进性、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互动的高效性、方法技术的创新性、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的有效性,依托信息化技术,健全过程管理和过程性考核制度,同时还要建立全覆盖的在线督导、督学、督管队伍,确保在线教学质量不打折。”俞洪亮说。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明玉花 通讯员/戴世勇 俞福丽 编辑/赵梦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