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的苏北大地,阳光耀眼,气温节节攀升,江苏省淮安市苏嘴镇沙吉村的瓜农们忙着采摘、搬运、包装,汗流浃背,但心里却甜得很。今天,《荔直播·我为你而来》助力脱贫攻坚公益网络直播就走进了这片西瓜大棚,助销苏嘴小西瓜,传播脱贫致富好经验。
沙吉村的西瓜属于“袖珍派”,圆滚滚的,成年人一只手可轻松托起。别看个头小,口感非常的好,香甜可口,汁水丰富,甜而不腻,同时,小西瓜,也是当地实施产业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载体。
沙吉村位于苏北腹地,沙吉村有种植西瓜的传统,但以前的普通大西瓜经济效益并不高,村民们风吹日晒,辛苦一年换不来好收成。2016年,全村仍有800多人是低收入人口,被列为“十三五”省定经济薄弱村。为走出困境,当地党组织和地方政府领导邀请江苏省农科院的专家现场“把脉问诊”,很快找到了症结:大棚设施简陋、种植方法不科学、西瓜品种有待改良。拿到“药方”,村里迅速行动。争取产业富民资金、成立专业合作社,开始尝试种植小西瓜。种植小西瓜技术要求高,水和肥料一旦控制不好,口感、形状都会受到影响。“过去农民主要靠天吃饭,现在我们发现,靠科技才能致富!”于洪军带着一群人虚心求教,严格按专家们的要求操作,第一年“试水”的30多亩小西瓜推向市场后供不应求。
同年,村里就有30多名家庭贫困的低收入农户在基地实现了脱贫任务,而村集体年增加收入近20万元。
2018年,沙吉村“两委”班子抓住机遇,带头流转,很快就建起了“设施西瓜--优质稻米”轮作基地。当年,沙吉村的西瓜和生态“瓜稻米”就取得了很好的收益,不但帮助30多名家庭贫困的低收入农户实现了脱贫任务,还为村集体增收近20万元,使村子脱贫出列。更重要的是,沙吉村形成了自己的农业品牌,“苏嘴西瓜”和“苏嘴瓜稻米”。2019年,沙吉村继续扩面增效,积极引导大户散户加入种植,“瓜稻”轮作种植基地面积也扩大到400亩,当年“苏嘴西瓜”产量达到100多万公斤,销售收入300多万元。2019年5月,沙吉村的“苏嘴西瓜”还在全省西瓜协会评比中获得金奖。
在瓜田里,记者遇到了67岁的瓜农吉荣成。老人一家三口三代人,前些年年收入不过1万多元。“如今不同了,家里的地给村里种西瓜,每年分租金,我自己在合作社打工,按月领工资,去年一年从村里领回家2万多元。”老人开心地说。
但因为疫情的原因,今年沙吉村的西瓜产量低,价格卖不上来,运输成本也增加,为此,荔直播记者来到沙吉村的瓜田里,通过一场别开生面的网络直播为沙吉西瓜助力打call,当地的扶贫领导也做客直播间,为沙吉西瓜代言,给当地村民加油。直播期间,淮安二十多名爱心人士看到直播后自发来到现场,购买近500斤的西瓜,顺丰速运也现场助力,运费减半。不到两小时直播,全网点击量超过100万,很多网友纷纷下单购买。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董馨蔚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