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我要吃”,营养or美味 你pick哪一个?

2020年05月17日 11:03:13 | 作者:张祖名 | 来源:荔枝网 | 点击:正在获取...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009512c85062c001416b00163e101dcc 23044308 2020-05-17 11:03:13 /a/20200517/009512c85062c001416b00163e101dcc.shtml

  今天(17号),江苏省全民营养周暨第31个“5.20”中国学生营养日正式启动。今年的主题为:“合理膳食 免疫基石”。改善膳食行为、注意吃动平衡才能合理预防疾病。当分餐制成为新时尚,你准备好了吗?合理膳食倡三减,减什么?老百姓餐桌上的变化是最能反映群众真实需求。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吃得营养、吃得健康,我们的“小餐桌”上,折射出大家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大需求”。

  分餐成为新时尚,你准备好了吗?

  分餐是指由家人、厨师或服务人员,按照定量或等量的原则,把主食和菜肴分配到餐盘或碗中,给每一个就餐者独自享用。 相对分餐而言,共餐指多人合用一份或几份菜肴,如同我们每家每户常见的方式。

  一直以来,一家人围坐一起共同享用几道菜是大家习以为常的吃饭场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专家再度呼吁公筷、公勺、分餐等文明习惯“走上”餐桌。那么共餐到底有什么不好呢?省营养学会秘书长袁宝君说共餐的健康隐患可不少:

  (1)造成食物相互污染,交叉污染。最近杭州市疾控中心做的试验,共餐会导致食物增加污染,细菌数扩大数百倍。

  (2) 传播幽门螺杆菌,中餐习惯大家同吃一盘菜,交叉感染易致“幽菌”传播。幽门螺杆菌感染首先引起慢性胃炎,并导致胃溃疡和胃萎缩。1994年,世界癌症组织明确提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头号致癌因素。

  (3) 传播食源性疾病,有不少研究在甲肝、禽流感、肠道病毒(诺如病毒)、幽门螺旋杆菌等证明唾液的可传播性,甚至本次COVD-19 都有家庭、同学聚集性事件的发生,可以说明共食共饮是传染性疾病的温床。

  在家吃饭也要分餐吗?

  那么在不同餐饮环境中大家又该如何分餐呢?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与评价所副所长戴月建议,大家可以实行公筷公勺,把吃饭当做一种自律的自主膳食行为,去培养去感化,杜绝同器具分享,杜绝混吃、夹菜、共碗、共勺。在家庭中,我们应该由当日掌厨人布菜,根据家庭成员体重和活动强度,合理搭配主食和菜肴,定量分配。

  小胖墩儿越来越多,怎么办?

  受到疫情影响,这个寒假有些漫长。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们长胖了。近年来学生超重和肥胖率也在增加。今年“5.20”中国学生营养日的宣传主题是“合理膳食倡三减,良好习惯促三健”。省疾控中心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所所长张凤云说“合理膳食倡三减”是减盐、减油、减糖。因为盐、油、糖过多摄入会增加慢性病发生的风险。导致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同学们还要注意,糖食用过多还会导致龋齿、降低抵抗力、增加近视等疾病的发生风险。特别建议以家庭为单位应该主动改变自己的口味,保持低盐健康饮食习惯。特别注意家庭常见的隐藏“盐”如酱油、咸菜、酱豆腐、味精等。其实食物中的盐是无处不在的。比如:一根火腿肠=3.58克盐;一个咸鸭蛋=2.52克盐;10克话梅肉=2.40克盐,还有常见的方便面、薯片、虾条等都含盐较高,减少零食的摄入。

  疫情防控时期,我们该怎么吃?

  戴月提醒:首先确保食物安全,尽量选择新鲜食材。制备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食物要烧熟煮透,冰箱内生熟食物、新鲜与剩余食物要分开贮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在收拾生禽、生肉、生鱼之后,要再次洗手,方可接触其他食品。其次,要合理安排饮食,提高自身免疫力。首先要做到食物多样,每天尽量吃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注意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保持人体肠道正常功能,降低慢性病的发生风险。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类食物,吃各种各样的奶及奶制品,适量吃核桃、花生、瓜子等坚果,足量饮水,每天保持7个小时以上睡眠;要坚持天天运动,每天身体活动时间尽量不少于60分钟。推荐的活动方式有八段锦、太极拳、俯卧撑、仰卧起坐、举哑铃、跳绳、固定单车、跑步机跑步和室内舞蹈等等。可以多到阳台或开阔地带增加日照时间。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张祖名 编辑/玉洁)

标签:正在获取...

来源:荔枝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