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一则消息让许多人感到振奋:中国科学家发表全球首个新冠病毒非人灵长类疫苗实验结果,指出一种纯化灭活的候选疫苗能够为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提供完全保护,在有效性、安全性上均表现出积极结果。
不过许多人并不知道,这项研究里的“非人灵长类”,其实是指“恒河猴”,它们作为人类的替身感染病毒并接受疫苗实验。而以恒河猴为代表,包括人们熟知的小白鼠、豚鼠在内,这群特殊的小生灵在每年的4月24日其实有着一个并不为人熟知的纪念日——“世界实验动物日”。
图片源于网络
今天(4月24日)在江苏省疾控中心,就举行了一场特别的纪念仪式:科研工作者聚集在实验动物纪念碑前,以肃穆和崇敬的心情,向为人类健康和医学事业的发展献出宝贵生命的实验动物献上鲜花并默哀。
“世界实验动物保护日”,是1979年由英国反活体解剖协会发起、经联合国认定的实验动物保护节日,旨在倡导科学、人道地开展动物实验,铭记实验动物为人类健康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尊重和善待实验动物,维护实验动物福利和伦理,遵循3R(替代、减少和优化)原则,规范和合理地使用实验动物。在江苏省疾控中心的实验动物纪念碑上就刻印着十个字:怀敬畏之心,探科学之路。回溯人类的科学发展之路,许多伟大成就的背后都有动物实验的关键支撑。
前苏联科学家巴甫洛夫通过对小狗的观察和实验,揭示了“经典条件反射”原理;美国科学家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带领人类进入遗传学大门;而首先乘坐火箭进入太空的灵长类动物,则是一群猴子和大猩猩……
图片源于网络
伴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开发出专门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它们被称为“实验动物”。这些动物都由人工饲育,目的是要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确保它们的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只有“身体健康、身世清白”的实验动物,才能专门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
省疾控中心的研究人员说,在如今的医疗条件下,还没有哪种技术能够完全取代活体实验动物,实验动物是人类的“替身”和“活的精密仪器”。从血液循环的发现、预防接种、抗生素、麻醉剂、激素的使用,到脏器移植、肿瘤药物开发、化学致癌物的发现……可以说,目前人类健康所有研究都要通过动物实验来完成,没有动物实验,就无法弄清楚一些重大疾病、新发疾病及疑难疾病的发病机制,也就无法实现治疗。
在这次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役中,实验动物就做出了重要贡献。比如江苏特有的实验动物品种——雪貂。雪貂学名艾鼬,早在1933年它们就被首次用于流感病毒感染动物模型,原因是雪貂感染流感病毒后,表现出与人相似的症状,并且能产生免疫反应,因此常用它来研究呼吸道疾病。
培育实验用的雪貂并不容易,必须确保它们生存环境的干净无污染。无锡拥有国内唯一的实验用雪貂生产繁殖基地,这些雪貂从第一代开始就住进专门的实验室里,不能和外界接触,就连空气也要过滤。2月3日,24只实验雪貂就被紧急从无锡运往哈尔滨,用于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制及动物感染实验。
据省科技厅相关人士介绍,江苏作为生物医药大省,实验动物的生产和使用、动物实验技术水平居国内领先水平。截至2020年3月底,全省共有实验动物许可证单位166家,其中生产单位38家、使用单位148家,20家既是生产单位又是使用单位,全省实验动物设施面积38万平方米。设施面积、实验动物生产量和使用量均位居全国前列。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黄蒙 编辑/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