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江苏省肿瘤医院的左靖芳是江苏省援黄石医疗队的队员,每天她都在工作日志上详细记录每个病人的情况,用无微不至的照顾把一个个患者从鬼门关中拉了回来。如今回到南京的她,把这份日志带了回来,虽然这份记录只有38天,但在她的心里,这个日志的期限是--永远。
左靖芳告诉记者,这个工作情况日报表是她从黄石中心医院呼吸护理组带回来的,里面详细记录着她和队员们到黄石以后,每天每位患者的病情。这个表格一开始留在黄石中心医院的电脑里,后来她请工程师帮忙拷贝出来,想留作永远的纪念。
3月20日,左靖芳和队友们返程回家,但对患者的关心并没有"收工"。左靖芳说:“我对病人都挺放心不下的。我会每天定时跟他们联系沟通,基本上保持至少2到3天问他们一次情况。”
左靖芳说自己最放心不下的一位叫做“老袁”的病人,当时他情况特别不好,大家说这个病人可能不一定有救治的希望。
老袁告诉我们,如果护士长不去的话,他可能就是病区第5个去世的人。当时老袁非常不配合医生,不吃药、不打针,2月20号晚上被下了病危通知书。左靖芳的出现,把老袁从绝望中拯救出来:“护士长是我的救命恩人。护士长第一次跟我谈话的时候,她进门第一句,就叫我‘老袁’,病房里从来没有一个人喊我老袁。”老袁很喜欢这个称呼,觉得像家里人在叫他。而听到左靖芳说自己是江苏来的时候,他的眼睛立刻睁开了。
“那个瞬间你真的可以看到希望的那种光芒一样。感觉他就像一个溺水的人,在水中摸到浮木的感觉一样。他说谢谢你们来救我。他之前之所以没有信心是因为看到太多的人的离开,所以怎么样打开他们的心扉,消除他们的恐惧,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激励,真的是治疗保证的一个重要环节。”左靖芳说。
左靖芳的开导,让老袁的心情好了很多,他以为左靖芳是心理医生,结果身旁的护士说,这是我们护士长啊。第二天,老袁开始配合治疗,想吃饭了,胃口变好了,一天天好了起来,这样护士们也非常开心。得知可以出院了,老袁激动地流下眼泪,但更多的是对医护们的不舍。尽管戴着口罩,老袁总能清楚地叫出每一位医生、护士的名字,他和左靖芳拉钩,等自己完全休养好了,一定要去南京,感谢医护人员。
在每天的视频中,老袁都会像住院时那样,向左靖芳“汇报”自己的身体情况,老袁说:“我回来的时候两个脚不能落地,不能走路。左护士长就请黄石中医医院康复科的王主任给我指导康复。我现在在家,不要氧气可以走大概50米。”
现在,左靖芳和她的队员们,每天都在坚持和黄石的康复患者视频,左靖芳说“多病人可能他新冠肺炎已经治愈了,但还是有些基础疾病。所以我们都持续地在跟他们有联络,就想为他们提供一些后续的支持吧。不光是专业上的支持也好,心理上的照顾也好,就是提供我们能做到的帮助。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其实我觉得医学的力量就在这个地方。”
虽然常常给人力量,但她们却把遗憾留在心中。左靖芳告诉记者,病人逝去之后的这些工作都要求由护士来完成。而她手下带的大部分是一群90后的孩子,很多时候他们没有去处理过这些事。在生命的最终,病人不能跟家人告别,这让左靖芳很遗憾:“当时我就觉得我回去要更好地生活,更好地爱家人,真的是这样子。”
因为这样的经历,这份工作日报的意义也变得不同。左靖芳告诉记者:“最初建立这份工作日报,是想让自己更加了解每一个病人。但是到我回来之后再重新翻这份报告,就像在看一个故事一样,都是每个病人很励志的故事。感激他们的努力、坚持和勇敢,让我们把这场战役最终取得了清零的这样一个胜利。我也希望这段并肩作战的日子,同样能成为他们今后生活中美好的一个风景和记忆。也祝福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面,一切平安!”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郑伟 李扬 郭锴锋 编辑/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