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灌云县:多部门联手向野生动物交易说“不”

2020年03月05日 12:04:37 | 作者:吴斌 | 来源:荔枝网 | 点击:正在获取...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8c2293c5d6aa4904bfa76ca21b9ce697 21867636 2020-03-05 12:04:37 /a/20200305/8c2293c5d6aa4904bfa76ca21b9ce697.shtml

  “检察院积极主动履职,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保护野生动物的共识和合力,营造了对非法交易、滥食野生动物零容忍的良好氛围。”江苏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连云港市灌云县林桑果技术指导站站长、林业高级工程师燕素琴开心地说。

  燕素琴所说的,是当地多部门联手向野生动物交易活动“亮红牌”建立的机制。2月28日,灌云县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圆桌会议在该县检察院召开。会上,检察院、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农业农村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局、司法局等7家单位联合会签《关于建立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领域工作衔接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灌云野生动物保护管理部门联动机制正式启动,这也是省内首家县级有权部门联手向野生动物交易活动说“不”。

  特殊时期建起这样一个工作机制与燕素琴的一条建议有关。作为省级陆生野生动物监测站负责人,多年来,她一直率领团队致力于强化野生动物闭环管控工作,切实抓好灌云县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工作。“灌云县辖区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20余种省级保护动物,还有多种具有重要生态、科学和社会价值的‘三有’动物,也是冬春季大批西亚候鸟迁徙过境的重要栖息地。”燕素琴介绍,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驱动,采取网捕、下套、枪杀、下毒等手段猎捕野生动物,非法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和生态环境。

  多年来,为从源头做好防疫,燕素琴团队将县内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场所、花鸟市场、网上交易平台作为监管重点,严禁对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宰杀、转运、贩卖、食用,倡导市民充分认识食用野生动物的健康风险,远离“野味”,健康、文明饮食。2月21日,灌云县检察院检察长陈长春走访燕素琴,开展代表联络工作。这次走访过程中,燕素琴就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存在“九龙治水”现象,导致少数野生动物人工养殖和销售不规范,建议检察机关发挥公益诉讼职能,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正确履职。正是这条建议,催生了关于灌云多部门联手向野生动物交易活动“亮红牌”联动机制的诞生。

  事实也证明了这条建议的前瞻性。在全国一盘棋、众志成城抗击新冠病毒的背景下,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有大量的事实证明,病毒的自然宿主是野生动物。”为切断疫情传播途径,燕素琴带队开展野味市场清查行动,对辖区内的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场所全面管控,加强对野生动物养殖企业和个体户的经营利用、驯养繁殖场所开展检查,要求其在疫情防控期间严禁交易。

  在灌云县出台的《意见》中,除了对七个部门的职责和分工予以明确外,还建立了联合执法、信息共享、加强公益诉讼等六项制度,对业务培训、普法宣传等予以规定。《意见》提出,各单位要加强配合协作,加大执法力度,重点对农贸市场、超市、餐饮等场所以及电商网站开展常态化、拉网式、突击性检查,严厉打击野生动物违法违规交易,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

  灌云县检察院提供的数据表明,2017年以来,该院充分运用“两法衔接+刑事打击+公益诉讼+检察建议”等办案方式,依法保护野生动物,严厉打击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违规交易,全方位履行刑事、民事、行政检察职能,综合运用多种法律监督手段,检察职能“组合拳”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彰显成效。共受理涉及猎捕、收购、贩卖、运输中华野生蟾蜍类案件12件34人,涉案野生中华蟾蜍145万余只,对9名被告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9名被告人通过增殖放流、劳役代偿等方式,履行生态损害修复责任。

  (来源:江苏广电连云港中心站/吴斌 通讯员/夏兴俭  高兵 编辑/张泉泉)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该评论已关闭!
按钮 内容不能为空!
立刻说两句吧! 查看0条评论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