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很多麦田旺长比较普遍,如越冬季温度还持续偏高,今年有可能会提前拔节,增加倒伏的风险,需要采取镇压、化控等措施,控制旺长,防止后期倒伏......”徐州市睢宁县庆安镇杨圩村种植大户陈振海的手机视频里,扬州大学农学院朱新开教授正在详细讲解今年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注意事项。
眼下正是小麦生长时节,陈振海的麦田里旺长比较普遍,部分田块草害严重,担心影响夏收产量的他给朱新开教授发送了求助信息。虽因疫情防控不能赶往现场,但为了不耽误农时,朱新开教授便采取了这种“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远程指导。
“虽不能亲临抗疫一线,但仍想发挥我们的力量,为广大农民朋友服务。疫情当前更要保春耕、不误农,坚决守好百姓的‘米袋子’!”朱新开教授对记者说。
朱教授的直播间
“小麦根部有些腐烂怎么办?”“什么药剂对猪秧秧、播娘蒿防治效果较好?”“小麦春季田管该注意什么?”最近一段时间,朱新开教授每天都能收到十几条类似这样的求助信息。
作为一位长期坚守在苏北农村开展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和应用的“资深”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这场席卷全国、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朱新开教授的推广工作一时间无法开展。
原来,朱新开教授每年都会在作物生长关键时期亲自下基层,在农家小院里、田间地头上,一群人围坐在一起,拉拉家常、说说技术,在天南海北中帮助农民解决最实际的种植生产问题。然而,疫情的发生却让这样“面对面”的交流无法如期而至。
面对农民们迫切的需求,朱新开教授大胆地尝试了“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农业种植生产教学以及给农民答疑解惑。
“网络直播给很多人的印象可能是年轻、新潮,看似和农业这个传统的行业不相干,很多人刚开始会不接受。但实际上,网络直播实时性、互动性强,可以实现需求者和供给者的精准对接,应当是一种被推广应用的技术推广方式。”朱新开说,对于这种新型方式,他本人也经历了从不适应到逐渐接受认可的过程。
目前,朱教授的直播间开通至今已吸引了众多粉丝,据了解,他每天都会按时上线为大家解疑答惑,通过直播传授稻麦种植系列知识、发送各类市场政策。农民们表示这种方式不仅新颖有趣,而且还能解决眼下生产技术指导欠缺的“燃眉之急”,好评不断。
“键对键”的明白纸
“目前已经拔节的小麦发生冻害的风险很大,可在寒潮后2-3天进行剥查......”近期,朱新开教授正在电脑前抓紧“赶”出最新一期的小麦春耕生产的指导意见。
原来,根据天气预报显示,近期有可能会迎来一次大幅度降温,小麦冻害风险较大。而受疫情的影响,当前农资运输、田间用工都会产生影响,为了尽快帮助农业复产、农民复工,朱新开教授在配合“直播”开展远程指导的同时,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平台为农户提供“网络版”技术指导明白纸,指导农户如何在疫情防控期开展好春耕生产。
“以前我们前往各地实地考察指导生产时,都会随身带上我们的针对各地气候、种植情况等‘量身定制’的技术明白纸,发给农户们。”朱教授笑着说,“现在是特殊时期,农户们更加需要我们的帮助,虽不能‘面对面’,但是我们可以‘键对键’。”
截至目前,朱新开教授通过农技耘app、微信群、QQ群等平台,就农户们普遍关心的小麦冻害、病虫草害防治,肥水管理等主题已开始了十余次技术资料发布,提供了及时有效的“键对键”式线上指导。
“永久牌”的引路人
除了被农民刚认可的“主播”身份,朱新开教授还有很多身份和头衔,江苏省优秀科技特派员、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等等, 然而,对朱新开而言,更重要的是他用自己的行动在乡亲们心中收获了信赖,是他们心中“永久牌”的乡村振兴引路人。
从1991年开始工作起,朱新开教授每年都有100多天的时间奔走江苏及周边省份的各县区乡间小路、田间地头,开设农业课堂、进行现场指导,在江苏姜堰、海安、响水、灌南、睢宁等地,成立驻村的“科技扶贫工作站”或“专家指导站”,定点开展科技扶贫与技术推广工作。
“技术推广并不是单纯让农民集中起来培训一下,更应将与农民交流结合进来,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才能发现他们的所需、所想,解决农民最实际的问题。”朱新开教授表示。
近年来,朱新开教授先后承担了农业农村部的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试点项目、江苏省科研院校农技推广服务试点项目,将大量的时间留在田头、献给基层,把论文写在泥土上,把成果送进千万家。
“再好的科研技术,只有应用到实际生产、农民手中才算是真正有价值的,我们要当科技创新的‘生产者’,更要成为成果推广的‘搬运工’。”朱新开教授说。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明玉花 通讯员/王一凡 编辑/国正)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