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3年的“非典”到2020年的“新冠肺炎”,总有勇敢的人为我们筑起生命的“保护屏障”,而在这些勇敢的人群里,不可或缺的就是被称为“白衣天使”的医护人员。所以,在抗“疫”第一线的他们,也总是让人牵肠挂肚…… “医生冲在抗‘疫’的最前线,就像军人要保家卫国、老师要教书育人一样,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对于为何义无反顾地选择冲锋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她的回答坚定且淡然。 她,就是南京六合区冶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罗仕红。
“我有经验,必须冲在最前面”
“我印象特别深,那个时候穿的防护服是布做的,消毒后再重复使用,穿脱很不方便。那个时候也年轻,扛得住,就少吃一点,水尽量不喝,这样就不会因为上厕所而耽误工作”,说起17年前抗击“非典”的场景,罗仕红仍记忆犹新,“当时条件不如现在,卡口没有简易帐篷,晚上是真冷。值完晚班我们医护人员也不休息,要到排查出来的体温偏高的村民家里做体温监测。当时我们都是穿着防护服、骑自行车来回,每户一天要跑两趟,用的还是水银体温计。”
“17年前,我有过抗击‘非典’的经历,我有经验,所以我必须冲在最前面!”17年前,还在南京八百医院工作的罗仕红面对“非典”毫不退缩;如今,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她依然奋勇向前。
忠孝难两全, 她把责任扛在肩上
“腊月二十九下了夜班,大年三十上午就接到紧急会议通知,连忙赶到区里开会,开完会又赶回镇里抓紧安排疫情防控相关工作。一直忙到年三十晚上,才想起来一天都没吃饭。”罗仕红向记者介绍。
“首先就是人员排查。我们配合街道做好外来人员排查工作,尤其是要排查疫情重点地区回来的人员,一旦发现有发热和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人员立即向上级报告。与此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第一时间启动发热门诊。”罗仕红告诉记者,从年三十至今,每天忙得都不知道当天是星期几。
2月11号晚上7点左右,罗仕红跟往常一样,在街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中心加班,整理汇总当天收集统计的工作材料。当她处理好手头事情返回刚才开会的会议室时,发现落在会议室的手机上有姐姐的两个未接电话。“当时心里‘咯噔’一下,因为这几天父亲状态不太好。”罗仕红正准备给姐姐回电话时,丈夫的电话打了进来:“老爸可能快不行了……”罗仕红顿时感觉耳边嗡嗡作响,希望能够马上赶回去见见父亲,哪怕送父亲最后一程。但当天工作还没忙完,其他人对情况又不熟悉,她什么也没说,继续坚守岗位,等把手上的工作处理完才开车往回赶。“等我忙完往回赶的路上,父亲走了……”说到这里,罗仕红再也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
一家三口,全在抗“疫”一线
1月27号晚上9点左右,刚刚加完班踏进家门,罗仕红就收到一份关于地铁S8线上8名密切接触者的名单。当时,她的第一反应就是自己一定要到现场,所有排查必须当天完成,“我是院长,与大家一起并肩作战,大家会更有斗志。”
由于任务量比较重,她又第一时间联系了其他两名院领导,大家都是二话没说立即出发,仔细排查这8名密切接触者、倒推14天轨迹、挨个量体温、协调物资。“有遇到紧锁大门不给进的,我们就站在门外耐心地解释。当天把所有密切接触者情况全部排查完,已经是凌晨2点。”罗仕红说。
“我们一家三口都是医务工作者,丈夫在区人民医院,女儿在南京市第二医院本部,每周有一天要去定点收治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汤山院区参与工作。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我们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互相加油打气。”罗仕红笑笑说,虽然这段时间,一家人很难见上一面,但只要这场硬仗打完了,以后还有很多可以团聚的日子。
(来源:江苏广电南京中心站/杨威 张雨欣 通讯员/孙丰博 王艳 编辑/苏月)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