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作者:南京鼓楼医院(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联络员 鼓楼医院医务处副处长杨海龙
地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
日期:2月21日
都说,离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相见时难别也难,2020年2月11日我们因为这场疫情相聚了,2月21日,我们却将要分别了,那么,告别就一定要情真意切,更要有仪式感!
老谢和老陈,年龄相差10多岁,他们来自同一个小区,他们同时入院,入院时彼此约定,一定要同时出院。一次查房时,他们同时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我们当即表示,一定努力让他们梦想成真。
今天,2020年2月21日我们真的做到了!
在出院前,我还给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心理课。
上午10:00,我来到隔离病房,在病区一角,靠着墙边,搁起了我的小白板,两把椅子,一个简易的心理课堂搭建起来了。两位病患像小学生一样毕恭毕敬地坐着。此时,我能明显觉察到他们的紧张、激动和不安。介绍了这堂课的初衷之后,我又带领他们做了一段放松训练,他们明显放松了很多。
那么,我们的心理课就正式开课了。整个课程中我更多地使用了开放式提问,通过反馈提供支持,教会他们识别情绪、接纳情绪、辨别情绪下的不良认知尝试改变,并学会感恩,以期通过此可以使他们建立起积极心理能量的源泉,并提出更多面向未来改变的可能。
当我问起他们,“确诊之后,自己的心理状态如何?”,他们不约而同的说起:“恐惧”、“沮丧”“无助”‥‥‥,这几乎是每一个患者的真情流露,每一个词语都会让人感到透不过气来。
当问起,每当我查房跟他们聊天(心理咨询),他们的心理状态时,他们总是给我竖起大拇指。因为,那让他们得到了尊重和理解,获得了新生的心理力量,这也更加体现了全程心理支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当我引导他们试着回忆生病以来一个最令他们感动的场景时,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起:“每一位医师来到床边,对我们积极主动的关注与鼓励。”此时,坚强的老谢早已泪流满面,这是真情的流露,这是感恩时激动的泪水,这是离别时的不舍,这更是获得新生时,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热情表达。
最后,我邀请他们给其他病患写一段勉励的话时,老谢写道:“病友加油!”,老陈写道:“感谢白衣天使们!”,很淳朴的两句话,但字里行间无不透射出他们的病友之情以及对我们的感激之情。
真心期待,他们涅槃重生!
2020年2月21日,一个值得大家欢欣“鼓”舞的日子,因为“医”路有我和我的战友们!
(来源:江苏广电南京中心站/杨威 编辑/张泉泉)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