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锵有力的京剧、精致细腻的剪纸、倾情朗诵《战瘟神》……在南京市鼓楼区,文艺工作者和广大基层群众发挥各自专长,创作了多种多样接地气、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传递满满社会正能量,用文化的温度凝聚抗“疫”力量。
“鸡虎镇五毒”传统剪纸传递祈福寓意
一把剪子“咔嚓咔嚓”,一会儿功夫蛇、蝎、蜈蚣等生动的“五毒”形象便呼之欲出,鼓楼区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陈耀创作了《避邪消灾 天佑中华》《众志成城 剿灭瘟疫》等作品。陈耀是南京人熟悉的民间艺术家,他说作为一名党员,也想为战疫贡献力量,“这段时间闭门不出,干脆在家里静下心来创作一些作品,给大家宣传传统艺术和民俗知识。”同时,他还通过网络发送作品,传递对医护人员的敬意和问候,传递对患者朋友的祝福。
在几幅作品中,记者看到其中一幅中鸡虎镇压着一只宝葫芦,葫芦将“毒”字一口“吞”掉,旁边点缀着艾叶、蝴蝶等元素,陈耀表示,在中国民俗中有鸡虎镇五毒的说法,艾叶、菖蒲也有消杀病菌的功用,宝葫芦能将一切瘟疫收入其中,让人们免除瘟疫之灾,而“蝴蝶”谐音无敌,寓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必将战胜新冠病毒。这些红红火火、活灵活现的特色剪纸,借由古老传统的民间表达方式和新颖创作思路,为众人加油鼓劲,祈福助力,传递满满的正能量。
改编京剧唱段传信心
“病毒起、排万难,管叫它无法入侵防御严。” 南京鼓楼明星京剧团改编了耳熟能详的京剧唱段,制作成网络视频,将防抗疫情的决心和信心传递给千家万户。鼓楼区作家协会广大会员也积极创作,涌现出《写在武汉封城日(新韵)》、《待到春来当户歌——有感抗击武汉疫情》、《江苏医务人员初一夜里入汉》、《打赢疫情阻击战》、《送别:早晨听闻鼓楼四医护人员赴汉而作》、《情深深疫濛濛》等一批生动作品。
在文艺工作者的带动下,广大社区文艺爱好者也纷纷行动起来,用各种文艺形式为一线疫情防控提供服务。他们有的自备笔墨,书写 “春联式”宣传标语200余张,有的自创诗歌、民谣和歌曲,宣传防控措施,鼓舞斗志、振奋精神。
“借问瘟君欲何往”倾情朗诵《战瘟神》
“鲜花绽放在春风驰援的每一个角落……”这是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戏剧影视创研中心主任、鼓楼区戏剧家协会主席蔡伟在南京市委宣传部监制、南京民族乐团出品“战疫”题材文艺作品——“盘古之音·乐诗和鸣《战瘟神》” 中的倾情朗诵。“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山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虽然最终呈现的作品只有3分钟,但蔡伟在棚里录制了几个小时。蔡伟刚做完心脏手术不久,但南京民族乐团发出邀请时,他丝毫没有迟疑,立即加入。在蔡伟看来,《战瘟神》有文字的温度、思想的高度,“这首作品传递给人一种自信,增强一种力量,为全国人民抗击疫情加油鼓劲、增添信心。”
在得知由于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关闭,近百名武汉乘客改签南京禄口机场降落的消息后,鼓楼区书法家协会主席陈金纯挥毫写下“武汉人也是我们的亲人,武汉人在南京安心南京人才放心”的书法作品,表达了南京人民直面疫情,共渡难关的广阔胸怀。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刘雨薇 通讯员/袁冶 编辑/韩瑜)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