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名为记忆的线承载着悠悠历史,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是历史的活证人。然而年龄的增长不可阻挡,目前登记在册在世的幸存者仅有80位。为了把历史的记忆传承下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今年4月启动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传承记忆行动”。截止11月份,已经收集了82位幸存者家庭的761位幸存者后代信息登记表。
今年8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与援助协会开始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信息调查采集”工作。文物部负责人艾德林介绍,工作人员分赴南京市各区县,以及北京、徐州、句容等地上门进行调查采集工作。由于有的幸存者家庭子女较多,有的在外地甚至国外,工作人员需要多次上门调查,反复核对后代信息。
据介绍,截止11月份,工作人员共收集了82位幸存者家庭的761位幸存者后代信息登记表及幸存者后代家谱,他们将这些登记表整理录入成电子档案,组建幸存者后代信息数据库。
幸存者马秀英的重孙女马雯倩还是一个在大学里念书的学生。虽然距离过去的历史有些遥远,但97岁祖奶奶的悲痛记忆却始终梗在心头,于是她成为了纪念馆的一名志愿者。这位年轻人坦言,第一次接待日本团队时,她时刻紧绷大脑,因为她想知道这些人究竟是抱着何种心情来到这里。
“当时我在想,他们会不会觉得惭愧和内疚,后来,看到他们紧皱的眉头,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以前的仇恨太过狭隘,要记住历史,而不是记住仇恨。”马雯倩回忆道。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再次回忆起1937年家族遭遇的惨痛经历,当年他的叔父和两个舅父都惨遭日军杀害,自己也在难民营被日军用刺刀戳伤了右腿,他常把这段惨痛的经历一遍又一遍告诉子孙。他说,我很欣慰自己的后代与更多的年轻人能参与这段历史记忆的传承中,希望大家都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南京大屠杀惨案带来的悲痛,不单单是深刻在父亲脑海中,葛道荣的二儿子葛凤瑾说,这是所有幸存者后人无法忘却之伤,我们不仅要铭记这段苦难的历史,更有责任把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把父辈及家人的悲惨遭遇如实地向大家讲述,并为南京大屠杀作证。
在传承南京大屠杀记忆过程中,幸存者后代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历史的接力棒代代相传,才能让这份历史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褪色。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会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连红表示,虽然现在有很多书籍影像资料等在记录和传承历史,但幸存者后代在传承这段记忆中的作用不可取代。
“后人与幸存者朝夕相处,对战争创伤体验更有‘切肤之痛’,传承这段创伤记忆,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从这段人类浩劫中吸取教训,积攒和平力量,阻止新的暴行发生。” 张连红总结道。
更多详细报道,欢迎收听江苏新闻广播(南京地区FM93.7,苏南地区FM95.3)的各档节目。《江苏新闻联播》07:00-07:30《新闻早高峰》07:30-09:00《新闻晚高峰》18:00-19:00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顾倩颖 编辑/蒋婕)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