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亿年前 昆虫已成“采花大盗”

2019年11月12日 09:15:38 | 作者:倪娜 | 来源:荔枝网 | 点击:正在获取...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608f412608454653b12e74d8224ab50b 20481436 2019-11-12 09:15:38 /a/20191112/608f412608454653b12e74d8224ab50b.shtml

  人类的大部分食物都来自被子植物,90%以上的被子植物需要昆虫进行授粉,从小我们的生物课上就学到过昆虫授粉的知识,但是大家却并不知道昆虫的授粉行为是什么时候在地球上出现的。今天,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缅甸琥珀中有了新发现,为最早的被子植物虫媒传粉提供了直接证据。今天凌晨,相关研究在线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

  化石记录显示被子植物在白垩纪中期突然大量出现。达尔文将这一"反常现象"称为"讨厌之谜"。许多被子植物通过昆虫进行传粉,从而促进基因流动,形成高度的多样性。因此,昆虫传粉被认为是白垩纪中期被子植物大爆发的一个关键因素。尽管白垩纪中期昆虫和被子植物的种类已经较为丰富,但此时期被子植物虫媒传粉的直接证据却一直缺失。目前,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博和李建国研究员的团队,在一块白垩纪中期的缅甸琥珀中发现了真双子叶植物经花蚤科甲虫进行传粉的直接证据。因为这块琥珀个头较小,所以想要发现琥珀中的花蚤确实存在传粉行为并不容易。科研人员采用了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才找到了藏在花蚤毛里面的细小花粉。因为琥珀中花蚤的口部正好被另外一只昆虫挡住了,所以科研人员又利用显微CT技术,重建出了花蚤的三维结构,这才看到了它的口器下方有一个专门用来铲花粉的下颚须。由此证明花蚤的嘴是专门用来吃花粉的。

  研究团队对琥珀标本精细打磨处理后,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高倍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花蚤的腹部、鞘翅和身体附近保存了至少62枚花粉颗粒,并确定了这些花粉属于典型的三沟型花粉。科研人员最终通过琥珀中发现的这只花蚤适合在花间穿梭的体型、身上长有适合携带花粉的毛、专门吃花粉的嘴以及它身上携带的和身体边缘发现的花粉属于专门靠昆虫传粉的花粉这四条证据,确定了此琥珀标本展现了白垩纪中期花蚤类甲虫对被子植物的传粉行为。这也是目前白垩纪唯一的、最早的被子植物虫媒传粉的直接证据。

  在此之前,最早的被子植物昆虫传粉的直接证据,是来自德国梅塞尔化石坑出土的约4800万年前的蜜蜂及花粉化石。此次,缅甸琥珀传粉花蚤的研究将此记录提前了至少5000万年。

  更多精彩内容,请收看今晚18点30分在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播出的“新闻360”栏目,或者下载我苏,荔枝新闻APP。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倪娜 编辑/贝茜)

标签:正在获取...

来源:荔枝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