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揭晓20分钟后,相关作品销量是先前一周600倍

2019年10月11日 10:27:12 | 作者:张倩 顾倩颖 | 来源:荔枝网 | 点击:正在获取...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9bb75ed9ddb948d385994fbf00ff9fce 20152104 2019-10-11 10:27:12 /a/20191011/9bb75ed9ddb948d385994fbf00ff9fce.shtml

  昨天(10月10号)晚上7点,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将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彼得·汉德克。对于他们,你了解多少呢?

  获得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彼得·汉德克是一名剧作家,可以说他是所有戏剧史无法跳过的篇章,其颇具颠覆性的“说话剧”《骂观众》让众多读者给他挂上了叛逆、反传统的标签。但恰恰相反,汉德克是一个很传统的作家,甚至讨厌叛逆。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文学教授梁锡江曾翻译过汉德克的两部作品,在他看来,汉德克是托尔斯泰自然主义式的传统作家,“他是对文字非常执着,而且很考究的一个人,他不会说随随便便去回答对方一个问题,所以他是一个我们说对语言、有态度、有要求的一个作家,理解为他是一个传统的一个作家。” 

  汉德克形容自己的创作是没有乐器的歌,语言就是他唯一的乐器,其堪与贝克特《等待戈多》并举的“说话剧”《卡斯帕》以言语构成演出,表现世界。为何如此执着语言的能量,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齐快鸽教授说,这都缘于汉德克的成长环境,“应该说这个作家他有一个奥地利文学的传统,当代奥地利文学包括现代奥地利文学的特点就是非常注重语言,是深受维特根斯坦语言批判哲学影响的,是跟他独特的具有民族精神气质是有关系的。 ”

  在汉德克的杂文中,他曾鲜明亮出自己的旗帜:文学是用来明白自我的手段。无论是过去还是近期的作品,他的创作中都带着强烈的自我存在感,因为每个人物都有自我的声音,才能够让受众感受到真实。梁锡江教授说,汉德克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面对现实的虚伪、残缺,也会感到困惑,尝试摆脱,“他就转向这样一种新主体性,到后来由于他这种寻求自我的一种尝试,他越来越看到这个世界的不完善,他就决定还是用他艺术的手段或者艺术的世界来对世界加以弥补,甚至是来展现出一个更完美状态,他的语言也有了进一步的一些风格的改变。”

  而另一位获得2018年诺奖的是波兰女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心理学教育经历影响她的写作气质,作品时常融合民间传说、神话、宗教故事等元素,以心理学隐喻和诗化的语言,折射对波兰的历史命运和现实生活的哲学式思考。

  诺贝尔文学奖一定程度来说也是一个阅读风向标,带动着受众的阅读方向和图书销售。据京东图书数据,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后仅20分钟,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作品《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的销量就达到前一周销量的600倍!译林出版社外国文学编审王理行介绍:“其实大部分的作家,他的受众群都是相对比较窄。如果在他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前在中国出版的话,大部分的作家基本上也就几千册,1万册最多了,他得诺贝尔奖以后,因为诺贝尔奖强大的号召力,好多人都会去找来看一看。”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张倩 顾倩颖 编辑/韩瑜)

标签:正在获取...

来源:荔枝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