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市浦口区顶山街道,有一位叫洪石华的老人,她退休已经十几年了,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本来应该在家安享晚年了。但从2008年开始,老人每天都坚持到当地的南京工运纪念馆去当义工,不拿一分钱的报酬。老人说,守护好纪念馆,是她的责任,也是她毕生的心愿。
9月6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南京市浦口区顶山街道的南京工运纪念馆采访时,已经71岁的洪石华,正在给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们介绍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革命烈士王荷波的生平事迹。不过,做纪念馆的讲解员并不是洪石华的工作,当天因为讲解员不在,她就临时做起了“兼职”。老人告诉记者,她在纪念馆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每天开馆、闭馆,来员登记以及打扫室内外卫生等等。
洪石华说:“纪念馆虽然面积不大,但是要给进来的人,有舒服的感觉,历史版和现代版都要搞得干干净净。”
浦口区顶山街道金汤街社区主任丁园园告诉记者,洪石华是2008年退休后,自愿要求到纪念馆工作的,十多年来,她从来没有从纪念馆拿过一分钱的报酬,都是义务劳动。
丁园园表示:“她是一个乐于奉献,不计个人得失的老人,本身有一颗无私奉献的心,愿意去做一些为民服务的工作。”
其实,洪石华自愿到纪念馆上班,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她的父亲洪利福、曾经与纪念馆的主人王荷波烈士有着深厚的兄弟友谊。上世纪二十年代初,王荷波烈士曾经在南京浦镇车辆厂工作,而洪利福当时与王荷波在同一车间,工种都是钳工,平时两人就是同事加朋友。后来王荷波烈士投身革命、组织领导工人运动,常常得到洪利福的积极响应。
洪石华称:“我爸爸跟在王荷波后面搞这些运动,父亲虽然不是伟人,不是重要人物,也不是党小组组长,但是他也参加这个活动了,也认定了王荷波是个好人,是干大事的人。”
1927年,因为叛徒告密,作为工人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年仅四十五岁的王荷波在北京被捕,并于当年11月11日被北洋军阀杀害。当时,洪石华还没有出生,没有亲眼见过王荷波。但是,在她的成长过程中,父亲洪利福多次向她讲述过王荷波烈士的英勇事迹,常常叮嘱她、要继承烈士遗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因为在外地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南京工运纪念馆落成时,洪石华尚未退休,无法为纪念馆做太多的工作,而在退休后,尽管身体欠佳,洪石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到纪念馆做志愿者,她还特意为此更换了自己的手机。
现在,随着王荷波烈士事迹的不断传播,来南京工运纪念馆参观学习的人越来越多。洪石华每天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纪念馆开门,打扫卫生,把纪念馆里里外外整理得井井有条,她说,这也是作为后代,对先辈王荷波最好的纪念。
南京浦口区点将台小区物业经理陈兆民说:“她在南京工运纪念馆做义务劳动很多年,党员经常过来学习、参观,看到她的一言一行,确实也很感动。”
党员赵彦哲称:“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看到她这样的付出,非常感动,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身边能有像洪阿姨这样的先进人物,也感到非常骄傲。”
洪石华表示,学习先烈精神,永无止境,不管自己年纪有多大,只要身体允许,这项工作她会始终坚持干下去。
(来源:《零距离》记者/瞿秋荣 编辑/赵梦琰)
我要说两句